![]() |
羽毛球俱樂部賽面臨生存危機 |
誕生才兩年的摩托羅拉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賽,本賽季陷入無人喝彩的困境。除了中央電視臺現(xiàn)場直播外,人們從媒體上幾乎看不到這項賽事的相關報道,參賽俱樂部經(jīng)營困難重重、情緒低落。 中國羽協(xié)去年嘗試性地推出此項賽事引起了各地俱樂部的參與興趣,這項賽事的規(guī)模也由去年的3支男隊迅速擴展到今年的7支男隊、4支女隊。 按照賽事主辦者最初的安排,各俱樂部的國家隊隊員奧運會后都可回到地方,代表俱樂部參賽。俱樂部賽中擁有吉新鵬、張軍、劉永、夏煊澤、陳剛、余錦豪、陳其遒、董炯、肖暉等明星應該說具備了足夠的吸引力,再加上中國羽毛球隊在悉尼“火”了一把,給炒熱俱樂部賽帶來了一次難得的良機。 但奧運會后風云突變,國家隊隊員大多沒能出現(xiàn)在俱樂部賽的賽場上,而且有著非常充分的理由:國家隊回來后就得忙著奧運總結,各種慶功會一個接著一個,“西部行”等社會活動令眾國手分身無術。更重要的是中國隊明年面臨蘇迪曼杯和世錦賽,必須盡快投入到系統(tǒng)的冬訓中,國家隊員如果每周抽兩三天時間去回地方去打俱樂部賽,自然會訓練安排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這下可害慘了那些靠“明星牌”來進行市場操作的俱樂部,并給聯(lián)賽帶來了極大沖擊。各俱樂部由于無法兌現(xiàn)當初的“明星承諾”而被廣告商責為毀約,廣告客戶紛紛“退貨”,一些俱樂部的市場運作因此而陷入困境。雖然他們都明白國家隊的大賽成績是第一位的,對國家隊的安排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理解,但經(jīng)營上的困難讓他們很難做到“無怨無悔”。 幾家俱樂部中覺得最“冤”的當是青島雙星隊,該隊花重金購買了夏煊澤和陳剛兩名國手(其中陳剛剛剛離開國家隊),但他們只打了一兩場比賽,其他時間都被“閑置”著。沒有了夏、陳兩人的雙星隊,很難在市場操作中找回成本。 雖然從專業(yè)的角度看,靠二流球員支撐的俱樂部聯(lián)賽比賽本身質量并不差,并不乏觀賞性很強的場次,但這是一個追星的時代,沒有球星,比賽再精彩也很難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有俱樂部已放出話來,如果明年聯(lián)賽還這么搞法,他們將不會再參加。 說羽毛球俱樂部聯(lián)賽現(xiàn)在已面臨“生存危機”并不是危言聳聽。中國羽協(xié)也已充分認識到了這項賽事所面臨的困難,如何協(xié)調好運動成績與走向市場之間的關系是他們所要著力解決的最大難題。
(摘自“羊城體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