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迎接新世紀——一個北京球友的羽毛球里程 |
我的羽毛球生涯粗粗算來也有二十年了。小時候就在胡同里掄著木頭拍子打塑料球,那時的我已經在小伙伴里受到追捧了,因為打的好。什么叫好呢,就是不落地。 直到上了大學,清華的體育鍛煉之風極盛。課余不是跑步,就是籃球、排球,網球。我因為帶眼鏡,在經歷了足球和藍排的洗禮后,心里總是發憷的。網球也是不好學的,入門容易,提高難。90%的時間在撿球,所以羽毛球就成了我唯一愛好的運動了。 樓下的空地上,劃好的場地很多,掛上網子,就可以開打了。開始不懂規則,尤其是雙打,連發球都弄不清。用的燕子球、木頭拍,航空的鋁拍就是好東西了。塑料線壞了自己上,牛筋、羊腸線也是奢侈品。用手工上的線很松,球經常掛在拍子上,球很貴,打得只要還有毛就不能扔。經常是天黑才回宿舍。大學里的收獲就是提高了手感,遺憾就是同學們都熱衷我發憷的項目,經常是求他們賄賂他們和我打球。 畢業后,活動仍然沒有間斷,可能我的身體條件也適合打羽毛球,總之隨著時間的流逝,打的越來越好,但是談不上技術。在體育館里打球自然是感覺不錯,北京的場館我基本上都去過,開始覺得羽毛球的吸引力不可阻擋。到處和別人打,在館里轉悠,看到不錯的就湊上去,也開始對拍子有了要求。從工作后第一只ar80用了我四個月的工資,到現在藍天買的ar110,前后yy的拍子也有十幾只了。我對羽毛球可以用酷愛來形容,一天不打球就煩躁,剛打完回家就想下次。我們有一個小團體在奧體打,我有一個很好的搭檔老許,我們的默契沒的說,后來他去南京了,我也退出了。但我還是很想念他。 后來就是電腦普及了,再就是上網了。只有一個去的地方,水木清華的bbs。那時還對外開放。在羽毛球版里注冊了我第一個網名shaoshao,和他們交流羽毛球的心得。認識了rund和jxshi。記不得和rund見面是在哪里了,但是我們一見如故,直到現在他還是我最好的朋友。后來jxshi介紹我們到網易,那時的網易人少的可憐,每天十幾個。正好水木清華也封了。我們就到了網易的羽毛球版。 這時又有更多的朋友會集來,車車,小豆子,菜花,黃東。。。我們終于從網上走到了體育場,大家開始了集體的活動,不僅僅是打球,還有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因為我們是先行者,一切的感覺都很新鮮,到現在仍然懷念那時的情景。 隨著雨版影響的擴大,隨著網絡的普及,形勢的需要促成了北京網友協會的誕生。幾年來,她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北京乃至全國第一規模的業余網友羽毛球組織,為推動這項運動的普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之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我不可能一一列舉,感謝他們。 我的羽毛球水平這時也到了一個瓶頸,一直沒有質的提高。我找了體育大學運動系羽毛球專業的學生,專門進行系統的學習。從步法到手法,從頭學起。開始放棄自己以前的習慣,感覺就象不會打球似的,多球訓練讓我體會到基本功的重要。感謝小胡,讓我真正體會羽毛球的魅力所在。 后來又有機會向寧寧學習,他是前北京隊退役隊員,他從實戰的角度給了我不少心得。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剩下的就是經驗的積累和熟練程度的提高了。 羽毛球網站很多,真正吸引我的卻很少,除了專業網站外,“中國羽毛球”堪稱是羽毛球愛好者的家,是我天天訪問的地方。“藍天”為羽毛球愛好者提供了器材和服務,他們使羽毛球以網絡的速度發展,感謝他們。 在網上的bbs發表文章后,我發現自己的心得和體會不能更好的和大家交流,于是自己辦了一個論壇,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世紀就要到來,回顧自己成長的歷史,朋友最可貴。不分地域,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吧。 (shaoshao)
(摘自“和少少聊羽毛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