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永波:奧運流淚只為委屈 |
本來說好采訪時間是半小時,但在李永波那間不太大的辦公室里,我們足足聊了1小時40分鐘。感覺上,李永波清瘦了許多,他說是奧運會后累的。 享受成功 記者(以下簡稱“記”):大連男孩沒有不愛踢足球的,你是大連人,又有這么好的運動天賦,為什么沒去踢足球,而去打羽毛球呢? 李永波(以下簡稱“李”):小時候我就是踢足球的,但我媽不讓我踢,因為我在場上比較沖,特別容易受傷。我哥把我送去打籃球,可幾個月后被省羽毛球隊選中了,那年13歲。可能是命中注定了這種緣分。 記:因為這種有意無意的選擇,你一直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中。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打羽毛球,你的人生會是怎么樣的? 李:也許讀書,也許經商,也許當演員。無論做什么,我相信我都會成功。因為我很自信,接受新生事物快,比較前衛,也不笨。如果我從小不打羽毛球,不是世界冠軍,不是成功的教練,我身上可能沒有這么多閃光點。如果我只是個普通的商人,走在人群里也許就不會有人注意我了。 記:我覺得你還很享受你的成功,享受這種萬眾矚目的感覺。 李:有些時候不需要這種感覺,特別是當跟家人在一起時。奧運會后,我和父母、妻子、兒子一起去泡溫泉,被人認出來了,要照相,當時穿得那么少,很尷尬,妻子兒子在旁邊笑。那時候,我就希望自己是個普通人,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我也會哭 記:悉尼奧運會上,你在電視鏡頭前不住地流淚。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你這樣一個38歲的男人如此不能自控呢? 李:我覺得委屈。這是從運動員時代就一天天積累下來的,沒有太多自由,想做的事不能做,承受太大的壓力,總是在很累的情況下生活,本來是正常的人,卻不能過正常的生活,這不是委屈嗎?失去了那么多東西,才換來這么一個閃光點。哎,反正有得有失吧。 記:你是否覺得自己也有軟弱無力的時候? 李:當然有。1998年的那場風波我也落過淚。 那時的隊內矛盾并不難解決,難的是風波過后。我所邁出的每一步、講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容有任何失敗,一失敗就會和那場風波聯系在一起。那以后我始終帶著壓力工作,而不像過去那樣無所顧忌。難,真難。 我說過自己很感謝那些給我制造困難的人,這事讓我痛苦、委屈,但也磨煉了我,我明白了作為總教練,我該用什么方式帶好這支隊伍,怎么給大家創造好的工作環境。我也知道了誰才是朋友,誰不是朋友,什么人可交,什么人不可交,真的,這太重要了。 曾是個強硬派 記:你是在中國隊最低谷時從球員成為主教練的,沒有過渡,但又很成功,想過這是為什么嗎? 李:不知道,我也沒想到自己能進入角色這么快。沒有特別認真總結過,可能有運氣,最重要的可能是因為我太投入,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不是這樣,可能會走很多彎路。 記:當初接手時,你采取了很強硬的方式,包括把當時的主力吳文凱清除出隊,那時你是不是特別想樹立總教練的權威? 李:當時隊伍特別混亂,我覺得采取強硬的手腕是必須的。可能有些事情采取更緩和的處理方法會更好些,但我當時沒有經驗,與大家缺乏溝通,也沒有人指點我該怎么辦。剛接手時,我把自己當成總教練,覺得總教練就得什么事都要管。 我是個很有激情的人,也敢于面對一切,性格比較直,容易得罪人,但我不想改變自己。 記:有沒有想過你不再當總教練?或是升官,或是…… 李:早就做好這種準備了,可能因為成績不好被炒了,或者自然離開。但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更適合做中國羽毛球隊的總教練。我比別人了解得更多,我更知道如何去帶這支隊伍,我是最好的。 記:你和田秉毅曾是身份地位平等的搭檔和朋友,但近年來,他一直是你的助手,這有沒有給你們的關系帶來微妙的變化? 李:田秉毅和我心有靈犀。從1981年進國家隊成為好友,從沒有成績到共同創造了運動場上的輝煌,再到現在的合作,我們的友誼很有根基。 如果說我們現在的關系一點變化也沒有并不真實,關鍵是看怎么相處。可能因為我比他大1歲,會關心他多一些,該尊重他的時候也很尊重他,這樣他很平衡,他有的時候不會把我當成總教練,當我是個哥們,或是兄長,尊重我。 我也想學習 記:你的隊員怕你嗎?你對所有隊員都一視同仁嗎? 李:我想他們怕我。剛當教練時偏愛成績好的運動員,像葉釗穎、龔智超,孫俊、董炯他們我都比較偏愛。現在不會了,都一視同仁。我覺得跟運動員之間應該有距離。 記:你時不時地登臺獻歌,倒真像歌星。那種感覺與你上領獎臺的感覺有相似嗎? 李:我站在臺上唱歌其實是很膽怯的,站上領獎臺則是通過奮斗得來的,很踏實。我覺得唱歌也是展示自己的機會,我不光會打球,也會別的。奧運會前后,我就特愛唱“紅旗飄飄”,每一句歌詞都能唱出自己的感情。 記:聽說你是高爾夫高手。 李:我現在基本打80幾桿,最好打過70幾桿。可以打業余比賽吧。打高爾夫不能急躁,可以磨煉自己的性格,這兩年我覺得比以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可能跟打高爾夫有很大關系。 記:你這里有兩臺電腦,平時你上網嗎? 李:上,但主要是查查資料,e—mail我不會。我覺得知識面很窄,也想去學習,但沒時間。脫產學?不可能,只能是從現實中學習吧。 (曹芊)
(摘自“華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