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男雙:別老說我們拖后腿 |
中國羽毛球隊與湯姆斯杯分手已經10年了,10年中,為了重奪湯杯,中國男隊已悲壯地沖擊了4次,一周后的廣州,他們還將發起第5次沖鋒。盡管是本土作戰,這第5次沖擊的結果依然全不樂觀,中國隊總教練李永波對此也從不諱言:“我們既有奪回湯杯的希望,也有小組賽就被淘汰出局的危險。”中國隊重擁湯杯的夢緣何這樣難圓?對于這個問題,10個人中會有9個不假思索就可給出答案:“我們的男雙太差拖了后腿!”這是一個經無數媒體鼓噪后已然泛濫了的論調,至今仍牢牢把持著“輿論導向”,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人才 李永波巧婦難為 李永波帶隊9年來,盡管中國男雙從未停止過進步,但卻始終無法躍上巔峰。這里既有技不如人的原因,也有著無人可用的窘迫;可偏就在中國男雙人才匱乏的同時,印尼和韓國卻出現了陳甲亮、吳俊明、西吉特、金東文這樣的雙打奇才。他們出神入化的表現,僅用訓練得法不足以解釋,天賦是競技體育不能回避的決定性因素。此消彼長,中國男雙愈發地英雄氣短起來;再被中國隊其他4個項目的輝煌一襯,中國男雙就給人們留下了“短腿”的深刻印象,自然而然地,也就越來越不招人待見。中國隊針對廣州湯尤杯賽的艱苦備戰中,說得最少練得最多的就是男雙組,主管男雙的劉新民教練更十分低調:“現在說什么都沒有用,我們想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在比賽中拿下1分,盡量減輕男單組的壓力。”只言片語中,盡顯中國隊男雙配角的無奈現狀。 成績 腿短未必拖后腿 中國男雙成績較差這不假,但若將中國隊四沖湯杯不果都歸咎于男雙的短腿,就太委屈本就苦哈哈的中國男雙了。 自1992年中國隊在吉隆坡失去湯杯后,中國羽毛球就陷入了人才斷檔的困境,連一向人才輩出的男單也鬧了饑荒。1994年和1996年兩屆湯杯的失利,實是單雙打全面乏力的結果。1997年,孫俊崛起,董炯終于有了幫手,不再獨撐危局,中國男單始現復興氣象。但1998年湯杯,中國隊像前兩屆一樣又被絆倒在半決賽中,2比3中國隊惜敗于印尼,中國隊的兩對男雙余錦豪/陳其遒和楊明/張尉也的確1分未得;而那時張軍還只是替補。但到了1999年的蘇迪曼杯,中國男雙已不再是賠本貨色,決賽中國隊3比1戰勝丹麥,張軍/余錦豪2比0擊退埃里克森/拉爾森為中國隊贏得1分。2000年湯姆斯杯,中國隊半決賽遭遇韓國隊,盡管余錦豪/陳其遒1比2負于金東文/河泰權,張軍/張尉卻在關鍵的第4局2比1力克當時實力絕對在他倆之上的李東秀/柳鏞成,中國隊從而3比1獲勝進軍決賽。決賽中,因出任第一單打和第二單打的夏煊澤和吉新鵬的雙雙落敗,時任第二雙打的張軍/張尉沒等出場,大比分已無情地定格為0比3了。 2001年蘇迪曼杯半決賽,專挑中國隊過招的丹麥隊算好要憑男雙、男單和混雙拿下3分;他們在混雙和男單兩項上果然如愿,但在決勝的第5場男雙較量中,張軍/張尉2比0擒住了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埃里克森/拉爾森,用李永波的話說就是:男雙又立大功了! 正是張軍/張尉兩次于關鍵時刻的遇強不弱,使得李永波劍指廣州湯杯時,雖稱“倚重男單更多一些”,但始終對男雙抱有信心:“團體賽絕對不同于單項賽,弱的一方不一定就會輸,因為氣勢和斗志往往比技術更重要!即便是從技術上講,7分制實施以后,就連印尼的陳甲亮/西吉特也沒有取勝我們的十足把握,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張尉也不服氣地表示:“除了拿金東文/河泰權沒什么辦法,我和張軍誰都不怵!”恰好韓國人機關算盡反被誤,沒讓金東文/河泰權參加日本公開賽的結果是李東秀/柳鏞成成了他們的第一雙打,而這兩位早在兩年前就是張軍/張尉的手下敗將!正如男雙組教練陳興東所言:“實力上我們從未占過上風,但我們未必就不能取勝。” (體壇周報 吳平 ) |
http://www.gwtzw.cn E-mail: bbe@bbeshop.com |
[相約球場][羽球論談][羽拍論壇][技術論壇][客戶意見][電視預告][錄像下載][羽球知識][羽球技術][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