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屆共運會的圓滿結束,有關是否應該引進外來人才,協助新加坡在國際體壇爭取榮譽的熱門話題,再次受到人們的議論。
本地一些媒體認為,這樣的做法不但讓土生土生的選手,成為這些外來人才的陪襯,同時也無法讓人們為新加坡在國際體壇贏取的榮耀感到驕傲,理由是這些榮譽都不是由本地選手贏得的。
針對這個話題,三名在本屆共運會為新加坡贏得金牌的前中國球員都表示,她們已是真正的新加坡人,所以她們贏得的榮譽屬于新加坡。
共運羽球賽女單冠軍李理說,她到新加坡來的兩三年,就學會唱國歌,這次的共運會終于讓她有機會高唱。
她說:“我已是新加坡團隊的一分子,而且還為國爭光,所以大家可以為我的成績感到驕傲。當我站在領獎臺上,聽著國歌奏起時,我為自己終于有機會唱國歌感到高興。”
共運乒乓賽三料冠軍李佳薇說:“我自14歲就來新加坡發展,當時我的技術還不如本地選手好,要不是乒總和教練的栽培,我不可能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
她說,雖然她不在新加坡出世,但卻能代表新加坡參賽,是她的榮幸。而且,為了今年的國慶日,她還特地學唱國歌。
另一名乒乓女將井浚泓說,她在新加坡生活12年,并在這里落地生根,難道這還無法證明她已是一個真正的新加坡人嗎?
除了這些選手之外,我國政壇人士也對引進外來人才的計劃表示支持。
社會發展及體育部代部長雅國博士認為,引進外來人才將能創造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環境,讓本地運動員能取得更好的表現。
他指出,國人應該為這些外來人才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并以此激勵自己也爭取佳績。
環境發展部長及羽總會長林瑞生說,不管這些運動員是在哪里出生,只要代表新加坡參賽,他們取得的成就也就是新加坡的成就。為此,大家應該正面看待這些外來人才為新加坡作出的貢獻。
(聯合早報 郭嘉惠 劉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