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羽壇前輩陳崇智撰寫的新書《為羽球說話》,昨天在大巴窯室內體育館,由武吉知馬區議員王家園博士主持首發儀式。
這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除了細說本地羽球運動的發展史之外,還著重介紹新加坡羽球先驅、本地首創的急攻打法、球拍偏差的問題,以及探討如何重振新加坡的羽球運動。
年屆85歲高齡的陳崇智說,他希望看到羽球運動成為人們康樂生活的一部分。通過《為羽球說話》這本書,他把最寶貴的歷史留給后輩,給他們作為參考和研究。
他說,雖然我國三四十年代的人口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但羽球卻是當時最熱門的業余運動,而且球員也能在國際賽場稱霸。這段日子稱得上是本地羽壇的黃金時期。
他指出,本地羽壇后來首創快攻打法,改變了傳統的羽球打法,并讓世界羽壇受惠,至今60年不變。
此外,他希望這本書能給年輕人帶來一點啟發,讓他們能為本地羽壇重新創造奇跡。
這是陳崇智的第二部著作。在幾年前出版的首部著作《我與136部隊》中,陳崇智描述了他在二戰期間參與抗日戰爭的事跡。
剛在兩個月前卸下羽毛球總會會長職務的王博士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國羽球前輩當年的訓練設施不如現在理想,但他們卻完全不受影響,依舊充滿熱忱地投入訓練,努力為國爭光。
王家園說,盡管擁有更好的訓練設施,但我國的現狀是,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以學業為重,因此投入羽球訓練的本地球員不如以前那么多,也讓羽總更難發掘可造之才。
他說,陳崇智的新書《為羽球說話》有許多很好的構想,希望更多年輕人在閱讀后,能像前輩們學習,也有成為世界冠軍的夢想。只要有夢想,就有爭取創造佳績的沖勁。
本地羽壇60年代球星李競達說,這本書講述本地羽壇的歷史,能讓年輕一輩了解前輩們是如何創造佳績。
他認為,由于現在專業球員更多,所以競爭也比從前更加激烈,因此本地球員很難像前輩那樣締造佳績。不過,政府現在更加重視體育發展,所以本地球員只要繼續努力,將有望協助我國羽壇重振昔日的雄風。
《為羽球說話》為中英對照版,由亞太圖書有限公司出版,英譯部分由歐素貞和李發沈負責,每本售價9元5角(不包括消費稅)。
(聯合早報 郭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