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曾經在半決賽中淘汰了中國男隊的印尼人沒能在釜山實現奪金的夢想,以1:3敗在東道主韓國隊的拍下。盡管本場比賽的“黑裁丑聞”讓東道主的金牌蒙上了一層鉛灰色,但韓國人在比賽中顯示的實力卻不容抹殺。中韓相較,中國男羽似乎正在重復著前幾年韓國的老路,為“小兒麻痹”交學費。
為年輕還債
林丹的失利間接使中國隊希望在第五場同印尼決戰的設想成為泡影。面對同樣年輕的陶菲克,他在扣殺中一次次地下網,放底線球時也經常出現判斷失誤,最終有些糊涂地輸掉了比賽。盡管參加了今年的湯姆斯杯且表現不俗,但林丹同對手陶菲克相比還是稚嫩了許多。而在由7分制改回15分制后,這位“7分王”也表現出了實力上的某些缺陷。算上因傷未能出場的鮑春來,中國新人的境遇與幾年前韓國的李鉉一、孫升模頗為相似。那時的孫、李剛剛出道,在國際賽場上經常敗在中國、印尼等老將的拍下,不過在李矛的調教和幾年的摔打下,孫李二人已經在本屆亞運上成長為韓國隊的中流砥柱,單打從印尼人手中搶下兩分。而中國在2000年奧運會后開始調整隊伍,但新人的成長速度明顯跟不上比賽的要求,這是在為過去還債。
因瘸腿失衡
應該說中國在林丹失利后并未完全喪失希望,教練組賽前也煞費苦心地將兩對男雙拆開重新配對,并把寶押在第二男雙張尉/陳其遒上。然而實戰卻證明了這種田忌賽馬式的賭博效果并不理想,張尉和陳其遒很快以0:2敗陣,倒是第一男雙張軍/劉永給印尼人制造了一點麻煩,不過他們憑借的更多是精神力量,而非技術水平上的飛躍。從李永波/田秉義之后,中國男雙長期沒有可以在世界賽場上叫得響的選手,這種局面在李、田二人當了教練后也沒有什么改變。而韓國隊歷來是雙打項目占優勢,吃虧在單打。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挖來前中國隊教練李矛,培養出了李鉉一、孫升模這樣的世界級選手,終于改變了“一條腿走路”的歷史。而反觀中國男隊,多年來一直陷入男雙水平嚴重滯后的怪圈,甚至發展成為嚴重制約世界大賽成績的一個瓶頸,今年湯姆斯杯和本屆亞運會的失利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對中國男雙的選材和訓練方法進行反思,必要時借鑒韓國的做法引進先進思維,畢竟亞運失利只是一個小考砸了,2004年奧運會和下屆湯杯才是大考,而中國男羽的“小兒麻痹”如果持續到那時,那才是真正值得悲哀的事。
(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