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在見到韓愛平本人之前,我也同其他許多人一樣,對韓愛平忽然決定放棄海外舒適的生活和頗有成就的事業,返回湖北擔任一名普通的省隊教練很有些迷惑不解。但僅僅與她交談了不到一個小時,我就被這個心中有夢的堅強女性深深地打動了--一個未了的心愿,支撐著她在海外一打拼就是12年;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又輕易地置十多年的努力于不顧,甘心從頭開始。
雖然12年音信杳然,但在中國乃至世界羽壇,韓愛平這個普通的名字,卻始終令無數球手仰視--從1979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她13次登上世界冠軍的獎臺,尤其在1985年幾乎席卷了所有比賽的女單女雙冠軍,被國際羽球界驚呼為“韓愛平年”。雖然獲得如此巨大的榮譽,但始終有一個遺憾縈繞在韓愛平的心底,那就是無緣奧運會。1990年羽毛球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而她卻因病退役。自己實現這一夢想已不可能,親手培養優秀的運動員便成為她奮斗的目標--無論是擔任國家隊教練的短短一年間,還是之后遠赴日本執教俱樂部隊,或是1994年旅居澳大利亞開創事業、辦起“韓愛平羽毛球學校”--這個夢想始終是她克服一切困難的動力。
然而,由于體制和文化背景的迥異,無論是日本還是澳大利亞,羽毛球只是體育愛好者們鍛煉的一個手段,在那種條件下,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幾乎不可能。雖然事業發展順利、生活無比舒適,但韓愛平卻覺得自己陷入茫然的境地。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網上看到一座現代化的羽毛球館在自己當年訓練的地方豎立起來,那個偶然最終成就了她這生最重大的一個選擇--重回家鄉,為了那個12年前的夢。
談起這些,韓愛平十分平靜,十多年的滄桑,在這個已經40歲的不平凡的女性的臉上沒有留下多少痕跡。她說,自己這次是一個人回來的,丈夫還留在澳大利亞,明天,兩人歷經十個月親手建起的數百平方米的家就要賣掉了;她說,父母都已經七十多歲了,作為他們唯一的女兒,直到現在才親自去照顧他們,心里十分歉疚……
(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