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賽之前,陳宏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場邊,仿佛老僧入定一般。這是他這兩年養成的習慣,忘記一切,是他賽前的最好狀態。
2000年差點“死去”
在陳宏的羽球生涯中壓在他心頭最大的兩道坎莫過于2002年失意奧運預選賽和今年因
傷缺席湯杯。左腳底韌帶完全被撕裂,以后還能不能打球都有問題,當時陳宏幾乎要崩潰了,急躁、容易動怒、心灰意冷,他說,只差沒放縱自己了。
那次傷病在陳宏的眼里就像是人經歷了一次死亡的考驗,“每一個臨近死亡邊緣的人一定會特別地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我也是這樣,差點就要結束自己的羽球生涯了,我突然變得想抓住一切。”陳宏說,什么都可以失去,唯一不能喪失的就是信念和意識,“我當時看很多關于成功者以及失敗者如何走出逆境的書,我就是要自己不喪失最后的信念。我不斷地告訴自己‘我是最強的,我是不敗的’”。
也許真的鬼門關前走一遭人就會變得不一樣,從傷病的逆境中走出來的陳宏仿佛看透了一切。“我現在看問題總是會用一種‘有利原則’。每每遇到困難我總會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我不會把自己長期放在苦難中,我總是去盯緊那一點點好處和希望,讓自己有所追求。”
把興趣當職業是種幸福
我笑話陳宏一定是受家在福建的影響容易信佛信禪,他笑著說:“一半一半吧。”但是在中國羽毛球隊這樣高壓的環境下,陳宏有感觸但早已不當回事了,“我自己肯定已經不會給自己壓力了。至于隊里的制度,我還是按照‘有利原則’把它當成了我自覺要做的事情,因為這對我喜歡的羽毛球事業有利。”當我說把興趣當職業很痛苦的時候,陳宏說:“那你有沒有想過把興趣當職業是一種幸福呢?”
陳宏說自己不再給自己壓力,因為“我完全享受羽毛球,不斷地去爭取勝利只是我在享受它其中的樂趣。羽毛球就是我的事業,我的工作,我的夢想,我不會像當年去爭取奧運會入場券的時候為了某個名次某個冠軍再給自己壓力。”
“難道你就這樣淡泊嗎?”我問他。“不,生活中的事情我已經不追求了,真是遇到了就去做吧。羽毛球才是我享受的重點。”
當我告訴他這次公開賽大家都普遍看好他的時候,他很平靜,“對我而言,最難把握的就是自己,凡事只要盡力就夠了。”
(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