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兼程,飛機換火車,火車轉汽車,昨天下午,終于趕到了這個北歐小城埃因霍溫。
城很小,可能還不及上海靜安區那么大。其實,整個荷蘭也就1000來萬人口。城雖小,世界大賽已辦了不少,記憶中,兩年前這里還舉辦過一次世乒賽。世界大賽一茬接一茬,埃城人對這次的蘇迪曼杯態度如何?
下了汽車,有點失望:這里幾乎沒有一絲和羽毛球賽有關的氣息。倒是城里遍布的足球場,和周末眾多的踢球者,告訴了我一點什么。出租車司機皮特的一番回答,也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當我問他是否知道下周將有一場世界級的羽球賽時,他抱歉似地說不知道。而談起足球,皮特則眼睛放光,尤其是對本城的埃因霍溫隊和主帥希丁克,充滿了狂熱。
顯然,度過了去年世界杯執教韓國隊的巔峰時刻的希丁克,正在家鄉埃城經歷又一個蜜月。這位世界名帥執教的埃因霍溫隊,目前在荷甲排名第一。難怪,埃城人如此追捧希帥。
當然,用情人嫉妒的眼光看待足球的受寵,對羽球來說并不足取。羽壇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世界范圍來看,這項運動正在遭遇“寒流”。就拿中國來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對中國的體育迷來說,“四大天王”如雷貫耳,談起李玲蔚、張愛玲,哪個不知。而現在恐怕很少有人能一下報出中國隊當家小生和當家花旦的名字。其他國家同樣如此,原來構成歐亞對抗另一極的歐洲,目前只剩一個丹麥還在苦撐。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狂熱,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冷淡。一項運動遭到冷遇,肯定有其必然原因,但愿國際羽聯的當家人們不要只在“15分制”還是“7分制”等皮毛事情上折騰,而是更多地從深層次上開藥方。
(解放日報 王仁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