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羽毛球隊沒能把蘇迪曼杯第五次帶回中國,這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個冷門,但有一個人卻表示所謂“冷門”其實早在意料之中。他就是被看作為“中國版金昶佰”的前中國羽毛球隊男單組主教練、現任韓國羽毛球隊女單主教練的李矛。
中國隊實力無可匹敵
“因為羅景民的狀態特別好,”李矛解釋說,“正因為此,出發之前,我們分析過,五個單項當中,混雙我們肯定拿下,女雙因為黃穗受傷,羅景民和李敬元又練得不錯,此消彼長,女雙也有很大機會;男單五五波,女單一定拿不到,而男雙,因為河泰權受傷,韓國的第二雙打李東秀和柳鏞承的狀態不好,所以反而男單沒有敢太指望。所以當時覺得男單可能會成為中韓對決的勝負手,而最終李炫一也沒有辜負眾望。”也許是因為對最終的結果有所估計,也許是因為對手是自己曾經效力過多年的母隊,李矛對于勝利喜悅的表述簡單而平靜。
“不過,盡管韓國拿到了蘇杯,但是我始終覺得,整體實力最強的還是中國。”在詳細解釋了韓國奪杯的必然之后,又亮出這樣的觀點,不免讓人覺得他在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對此李矛微微一笑:“你錯解了我的意思。整體實力指的是,無論男單女單,中國在世界排名前十的選手,不僅排名高,而且人數多,這是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并且在各個單項上,中國擁有的后備力量也是其他羽毛球強國艷羨不已的。如果是每個單項出五個人打對抗,中國隊足以對抗世界聯隊。但是,蘇杯比的不是人數,而是每一個單項一對一的較量。”當記者請李矛以局外人的視角評說中國隊為什么秉天下第一的武功,但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是失敗的原因時,這個局外人卻表示,以他目前的狀況并不方便對中國隊指手畫腳,但是,作為身經百戰的教練,他卻非常清楚地告訴記者一個球員在場上表現的決定因素,除了他自身的實力之外,教練的技戰術安排和臨場指揮也十分關鍵,特別是在實力接近的高手之間進行較量的時候。
隨時準備回國
李矛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當中,是在去年亞運會之后。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曾經做過一檔節目,節目的主角是韓國人金昶佰和中國人李矛,主題是“韓國教練在中國,中國教練在韓國”。金昶佰的故事在他帶領中國女曲擊敗強大的韓國隊之后已經成為一段傳奇,而在韓國隊從蟬聯四屆蘇迪曼杯的中國隊手中奪走金杯的時候,不由得又讓人把他們聯系到了一起,而李矛卻表示他和金昶佰不同。
最大的不同也許就是,李矛尚未帶領韓國隊與中國隊有過正面交鋒。今年的蘇杯和去年的湯尤杯,兩次重要的團體賽李矛都沒有隨隊出征,“湯杯的時候,我還沒有‘開戒,’這一次……我覺得太累了所以就沒有去。”可能連他自己也覺得如此解釋頗有些牽強,于是沉吟片刻之后,他又補充道,“其實去年的中國公開賽就是我帶隊的。”去年年底,李矛的確曾經帶著韓國一撥二線球員在廣州有過短暫亮相,但公開賽的分量和蘇杯、湯杯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公開賽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員僅僅代表個人,而象蘇迪曼這樣的團體賽則是國家隊之間的對抗。
李矛承認韓國隊單打的進步與他有關,但并不承認是他幫助韓國隊拿到了蘇杯,“如果說李炫一贏陳宏是因為陳宏曾經是我的隊員,所以我特別了解他的特點,那么對于我的特點,中國的教練也不會不了解。我教給韓國隊的只是我的東西,并不存在泄露中國隊秘密的問題。再說我沒有去荷蘭啊,到了現場和不到現場差別可大了。”毫無疑問,一方面他需要用成績來證明自己,而另一方面他又無法解開心底的中國情結。
雖然在李矛心中如何帶好韓國隊已經有了長遠的計劃,但他卻并沒有打算在韓國長期呆下去的打算,家依然沒有搬到韓國,和韓國羽協的合同也是一年一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隨時走人啊,”說到回家,李矛語氣堅決,“只要國內有一聲召喚,我立刻回國。”
也許和金昶佰的確有所不同,但有一點兩人無疑是十分相似的:金昶佰讓中國人記住了一位韓國教練,而李矛則讓韓國人了解了一位中國教練。
(南方體育 莜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