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傷痛苦悶自己扛,快樂大嘴“觸電”展示解說天賦 |
那兩天永遠只有自己知道 奧運會落選之后,面對媒體夏煊澤也是這么坦然地微笑。對于2003年世錦賽冠軍的落選,全世界都有點驚訝,只有他坦坦然然。 碰到這種挺讓人灰心,又多少有點敏感的問題,大多數運動員會選擇關上手機。夏煊澤卻大方得很。不僅開著手機回應每一個安慰,還上個人網站,閱讀每一條鼓勵。最后,他甚至開始寬慰別人,告訴大家他很好,一切OK。畢竟是奧運會啊,他的坦然總讓人心存疑問。 在廣州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他終于告訴記者,其實那時侯他的笑容也有些僵硬:“那時候我不這樣說,難道要我說自己很難過嗎?那怎么對得起朋友的關心?這豈不讓他們更難過?”那是一種完全空白的心境,他不愿回首。只是念叨著:“落選,在奧運會前,我從沒想過。不敢說鐵定能去雅典,自信我肯定有。落選的消息來的時候,我簡直大腦只剩一片空白。可這,就是事實。除了適應、調整,沒有第三種選擇。” 那兩天又是怎么過的?夏煊澤的表情再度凝固,一瞬間的沉默甚至讓人有些心寒:“這些事,我根本不愿提。沒有告訴大眾的必要性。人總有不愿外人了解的隱私。除了自己,再不會有第二個人體會我當時的心情。那兩天是怎么過的,我不會說給任何人聽的!” 在落選奧運的那段日子里,除了竭力保持平靜,平靜地幫入選奧運會陣容的隊友備戰之外,他還冷靜思考著自己的將來,最終做了兩個決定。一、申請當教練。二、以大哥的方式歡迎、安慰奧運歸來的隊友。只是,除此之外,他還反問自己:如果再苦練四年,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又拒絕他,怎么辦?沒有答案。所以,他需要另一種方式,繼續。 當教練不是全部但是最終歸屬 有人說夏煊澤最適合當教練,又有人說夏煊澤根本不適合當教練。在對抗賽上,過了把癮,夏煊澤說自己絕不當一個尋常的教練。“當教練,應當說是最終的歸屬。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這要看我還愿意或者還能打多久。在奧運會前,我還未考慮過退役,也沒有為未來鋪路。比如說當個羽毛球技材的代理商,要不像田亮那樣進軍演藝圈。這些路,我都沒有。唯有教練,是眼前最務實,也最可行的方案。你們都問我為什么做教練,可我想反問,為什么我就不能做教練呢?” “我的優勢很明顯,世錦賽冠軍、奧運會銅牌。盡管無法實現大滿貫,不過,足以證明我有當教練的資歷。是不是隊里的大哥,我說了不算。但隊員們都和我挺親,關系融洽,便于溝通。有這兩點,沒理由不相信自己。” 倘若明年一月他的申請能夠得到批復,夏煊澤在隊中將同時擔起三種角色。隊員、隊長、教練。稱謂不變,工資收入也不變,改變的只是心態。運動員兼教練員,并不僅僅是過渡和緩沖,從另一層面給了夏煊澤更多學習和思考的空間。現在的他,對一切有興趣的行業都躍躍欲試,試圖挖掘出“夏煊澤”這個名字背后存在的價值。 “我的性格,不會成為當教練的障礙,相反是激勵。如果可以,我愿給我的隊員更大的發揮空間。教會隊員如何打球,提高技巧,只算稱職。我想教他們的是思想方式和心理調節。雖不能說是個性化的方案,起碼也要讓他們在場上隨機應變。不能等教練教,而要學會自己探索。” 為了實踐,夏煊澤開始學習。而且據悉前不久,他曾與一位法國記者用英語神侃了一個多小時。記者連忙夸他水平大有長進。他卻難得地不好意思起來:“哪里,哪里。經常出國,接觸外語的時間比較多而已。我的聽力還算行,但要自己說就常常只能蹦單詞了。”按照夏煊澤的計劃,忙完這一陣他就會系統地學習。 羽毛球是工作也是挑戰 對將來,夏煊澤的計劃遠不如他所表現出的那么簡單。一餐簡單的午飯,他就談及三件事。奧運期間,給舉重項目當解說員、中國公開賽要給央視當解說、有機會要與器材贊助商談合作事宜。用他的話來說:羽毛球是歸屬,卻也不是唯一。 “羽毛球對我意味著什么?做隊員,它是工作。做教練,它是挑戰。對我,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沒有羽毛球,我就不會坐在你的對面,你也沒有任何采訪的必要性。這就是羽毛球對我的意義。” 很多人離開,又有很多人加入。中國羽毛球的戰績顯赫,目前卻仍未步入真正的職業化。“我們還沒有俱樂部,沒有聯賽。在我退役前,恐怕也未必有機會實現。希望當教練時可以。”提及下周一在廣州舉辦的球迷見面會,夏煊澤不認同告別儀式,而是一種回報,回報球迷的支持。“本想在奧運會后,給大家的支持多一點回應。現在看來只能算是交待。通過互動,盡量回饋。以后恐怕這樣的機會也不多了。”即使有新起點,即使夏煊澤喜歡朝前看,對輝煌,他的渴求仍然一如既往。 夏煊澤喜歡享受生活和時尚。輸給陳金之后,他坐在休息室外和記者聊天。望向遠端,陶菲克換上便裝,頭也不回地走出場館。運動服下,那一雙最新款的CUCCI休閑鞋,格外閃眼。“你這么喜歡名牌,干脆給自己訂制一個路易威登的球包吧。”朋友朝他開玩笑。“那可得兩萬多吧。”夏煊澤反倒真的思考起來。半晌,才終于放棄:“算了。”那表情,和平素一樣高調。就如同別人說他的藍色T恤不夠亮,他會大聲回應:“難道要我穿著阿瑪尼訓練嗎?” “大嘴”開說 國內羽毛球轉播中,還沒有一位像趙劍華那樣固定的解說顧問,我們都是臨時抓差,國家隊至少有十人干過這差事。中國公開賽夏煊澤第二輪輸給隊友,正好專心來為電視觀眾服務,這竟然也是他第一次“觸電(視)”。 體育新聞部的同事聽說這個消息,馬上決定做個專題,講講他的故事。記者們給夏煊澤設計的一個情節是他到轉播車上看看比賽是怎么轉出去的,拍上車的鏡頭重復了幾次,夏煊澤切身體會了什么叫“擺拍”,一邊嚷著“這也太假了”一邊興致勃勃地當演員。 第一次走上轉播車的夏煊澤第一句話是“這里這么擠啊”,確實,以他在球場上那樣大刀闊斧的風格,如果坐在導播的位置上肯定覺得施展不開,不過接下來他就在評論席“大刀闊斧”地開始施展嘴上功夫。雖然第一天解說的比賽是他不那么熟悉的女單和混雙,但是十多年浸淫羽球技藝,無論對哪個單項的特點都頗有心得,從而駕輕就熟。 采訪運動員會發現,老隊員總體來說比小隊員口才好,可能是他們多年和媒體交鋒鍛煉的結果。反正現在夏煊澤的口才還不錯,能清楚、簡潔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對解說顧問,我們最擔心的是他們還保持當教練的習慣只看不說,有的是個性,不愛多說話,有的是總在想這能不能說、那能不能說,最后干脆什么都不說。夏煊澤可不認為在電視上說話有什么可顧忌的,不僅對技戰術面面俱到,而且還不時開開玩笑。夏煊澤這個年齡的人對電視已經有了和以前不同的認識,他們認為電視不是什么特別神秘和莊重的東西,沒必要那么規規矩矩的,上了電視還和生活中一樣就可以了。這種風格現在也是深入人心,畢竟電視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漸漸增加了玩具的功能。 運動員干解說風格也都不一樣,楊影是屬于最規矩、最有板有眼的,而高紅是我碰到過最能海闊天空神侃的解說顧問,如果您看過去年女足世界杯就知道她的風格了,挺有意思的,根本不像在解說。夏煊澤的風格恰好介于以上兩人之間,第一次上場就準確地找到專業和輕松的連接點,看來他有這方面的天賦。而第一次觸電的三個小時過去,除了耳朵被麥克風夾得有點疼之外,夏煊澤的身心其他方面應該還是蠻愉快的。 (勁體育) |
※ 藍天羽毛球商店>> 羽毛球新聞>> |
http://www.gwtzw.cn E-mail: bbe@bbeshop.com |
Tel: 010-62189648、62186263、62189699 Fax: 010-62189648 |
[羽毛球拍][羽毛球線][羽毛球][羽球服裝][羽球鞋襪][網羽拍包][羽球配件][羽球VCD][網球用品][訂購方法][羽壇風云] |
[相約球場][羽球論壇][羽拍論壇][技術論壇][賽事論壇][客戶留言][電視預告][錄像下載][世界排名][羽球知識][羽球技術][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