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草珊瑚定情 出生于山西太原的胡妮,是江蘇花樣游泳隊隊員,同時也是國家集訓隊隊員。
1994年的最后一天,胡妮孤身一人來到南京,成為江蘇花樣游泳隊的一員。一個女孩子遠離父母,而且從事的又是單調的體育訓練比賽,胡妮自然需要朋友。為了備戰第八屆全運會,張軍從國家隊回到省隊,在南京體院訓練。巧合的是,張軍與胡妮住在一棟樓里。在一次運動員聚會上,兩人相識了。
以后的交往,也大多是集體性的,訓練的閑暇,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感受,聊聊天,吃吃飯什么的。直到有一天胡妮感冒了……
張軍與胡妮的愛情之路旁盛開的不是玫瑰花,卻是一盒草珊瑚含片。在張軍與胡妮相識半年后的一天,胡妮突然感冒了。雖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但是由于胡妮在南京舉目無親,特別需要關心。女孩子一旦感到孤單,再加上生病,內心就不免難過。張軍立刻就為胡妮配了一盒草珊瑚含片。這個舉動有力而徹底地撞開了胡妮的心扉。張軍的這個舉動在胡妮的眼里,除了關心以外,顯然還有其他潛臺詞!拔耶敃r就覺得張軍挺細心的。他僅會照顧人,還想得很周到。”胡妮一臉幸福地說。
曾經:三弄“陰陽行”
其實張軍從踏入羽壇到成為奧運冠軍,整個歷程充滿了陰差陽錯。
第一次,“無奈”選擇羽毛球。張軍6歲時,父親看他身材不錯,就送他到學校去練體操。誰知他不是這塊料。沒辦法,又去練游泳。那么小的孩子練冬泳,身子凍得瑟瑟發抖,父母看著不忍心,再讓他去武術班。結果市武術隊招生時,他又落選了。走投無路之際,少年體校的羽毛球教練周建國看上了他。無心插柳的張軍從此走上了打羽毛球的道路。不過,張軍后來說:“幾次病急亂投醫也有好處,最大的好處是為他打下了扎實的體能基礎!
第二次,從單打到雙打。張軍最早練的是單打。但在1993年的一次全國青少年比賽中,他比賽發揮失常。教練一氣之下讓他改練雙打。誰知張軍因禍得福。第二年的全國比賽中,他和另兩位江蘇選手沈龍和顧瓊搭檔,奪得了男雙和混雙的兩個第二。1996年,張軍進入國家二隊,在以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和沈龍搭檔,一直給世界冠軍顧俊和葛菲當陪練。
第三次,搭檔受傷,主攻混雙。在中國羽毛球隊,誰都知道張軍的強項是男雙。他和上海選手張尉搭檔,這奧運會前一直是全國第一。然而在備戰奧運的一次訓練中,張尉意外拉傷腹肌,使張軍再次面臨嚴峻考驗。沒想到孤注一擲于混雙的張軍硬是拼了塊沉甸甸的奧運金牌在胸前。
曾經:憑斗志取勝
“除了羽毛球之外,我最喜歡的就是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我喜歡那種激烈勇猛的對抗,喜歡那種跌宕起伏的場面。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那種不到最后一秒不言輸的拼勁和執著。”張軍平靜地說。
然而這句話背后體現出的張軍卻遠遠悖于那種平靜。因為他本是一個在比賽中橫空出世、狂放不羈、以頑強的士氣硬生生壓垮對手的張軍。奧運會混雙決賽后,他的對手印尼名將特里庫斯這樣評價張軍:“為了對付他們,我們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我仍然沒有想到,他們這樣難打———他們的信心和士氣簡直是無形的殺手,讓你防不勝防!”
賽場上的張軍也許不是最優秀的,但觀看過他比賽的觀眾一定都難以忘懷他在比賽中狂熱的表現:他可以從身后、胯下甚至飛身魚躍將球回到最令對手難受的位置上,他可以在后場一個大力殺球后發出震懾人心的怒吼,他可以不顧落后不顧失誤,仍然以暴風驟雨般不可阻擋的氣勢,發動一輪輪凌厲的進攻再進攻!
這就是張軍翻盤對手的絕殺,也是“軍”威的極致展示。
(球報 李欣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