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愛平點評中國羽球體制:改進不足激發更大活力 |
曾在上世紀80年代在羽壇刮起一股“旋風”的羽壇名將韓愛平曾獲得過13次世界冠軍。90年代初以后,被聘在日本執教4年,后在澳大利亞執教8年,重點在青少年訓練方面,2002年回國執教,現任湖北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湖北羽毛球隊教練組組長。近日記者采訪了她,請她就后備人才的培養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采訪韓愛平,是在春節期間的兩次訓練中,一次是初三,一次是初十。事先電話預約時,她說羽毛球隊的訓練基本是按冬訓計劃“走”,并沒有受春節的影響,更談不上“長假”,她和隊員們一樣都只有兩個半天休息,“要找我最好是來球場,我天天都在。”在武昌首義訓練基地的羽毛球館內,20多塊亮堂堂的球場基本都被訓練的選手占滿。韓愛平曾對我說過,這么好的訓練條件在我那個年代是想也不敢想的,前幾年我在澳大利亞時是從網上看到湖北這個訓練基地的照片,當時就十分感慨,對我的丈夫講,要搞羽毛球的高水平訓練,還是非要回國不可,于是開始萌發了回國的念頭。有了十多次世界冠軍的輝煌,在異域執教12年的經歷,再加上最近2年多回國的教學實踐,使得這次對她的采訪能在更深一個層次進行探討。 “我們國家羽毛球訓練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我是2002年11月回國的,按領導部署,讓我重點負責女子一隊,但我一直對二、三線尤其是青少年訓練,也就是后備人才培養方面深為關注,少年階段的訓練抓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高水平運動員的成長和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我是17歲奪得世界冠軍的,當然年代不同,但原因之一是我們那時接觸羽毛球早,投入比較多。現在雖然訓練人數和訓練點比以前有了增加,但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的訓練需求也在向多方面發展,家長的愿望也呈多樣化,這就要求我們在體制上能適應社會需要,有所創新。” 體制的問題,韓愛平在交談中多次講到,看得出是她近來經常思考的問題,因為她常把在國外的實踐進行對比。她說:“我在澳大利亞時,有的孩子也只十來歲,卻能早上4、5點鐘就起床,去送牛奶、送報紙,用打工掙來的錢支付訓練的費用,這就是因為他們喜歡這項運動,愿意付出。同時他們的學習也沒耽誤,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所以在國外,不少球打得好的孩子學習也好,個人能力也強。前兩天,我遇到回省探親的前中國跳水隊副總教練于芬,她現在在清華大學跳水俱樂部帶一幫孩子訓練,說這些孩子懂事、學習也不錯,訓練時間雖然不長,但由于自覺性較強,理解能力強,所以效率高,現在練5個小時也許比以前練10個小時效果還好,這可能就是清華大學的這種體教結合模式帶來的活力。 “現在我們的業余訓練應該滿足社會上的各種需求,如有的家長送孩子練羽毛球是出于興趣,是想學一技之長,一種鍛煉方法或是僅僅起到健身目的,也有些是想攀高峰當冠軍的,可最終要達到這個頂點的畢竟是少數。我在澳大利亞俱樂部執教時,對各種需求都要滿足,有的孩子一天練1小時,可以;練2小時,也可以;一周練1次可以;天天來,也可以。在這種普及中,發現有天賦的,個人又特別有興趣的,就多給一些指導,鼓勵他接受高一級的訓練,但這也是在自覺的基礎上,所以自覺性和興趣在國外訓練中是個前提和基礎。而要達到這一步,就必須有一個平臺,一個好的模式,所以我認為‘體教結合’是一條可探討嘗試之路。” 正巧,武漢市有關方面在體教結合的設想上很合她的思路,湖北有13位世界冠軍出自武漢市橋口區,“打體育牌”是近年來橋口區的一個發展戰略,區委書記張岱梨、區長唐良智都曾對韓愛平說:“你在國外執教多年,可以回來辦一所韓愛平羽毛球學校嘛。”雙方一拍即合,韓愛平說:“走體教結合之路,我認為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條培養高水平人才的路子,值得積極探討,希望孩子們較早接受羽毛球訓練的同時不以荒廢學業為代價,在學習上也要能達到相當水平,這樣在一些孩子不能進入更高階段的羽毛球訓練后,同樣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而參加更高階段訓練的孩子由于從小養成學習的習慣,以后接受專業訓練、成才,就業各方面都會受益。現在國內教育、體育部門也在中學、大學嘗試招收羽毛球特長生,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更加寬闊,一些地方已開始試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盡快尋求出能最大限度激勵青少年活力的體制和方法來。 (中國體育報 繆暉) |
※ 藍天羽毛球商店>> 羽毛球新聞>> |
http://www.gwtzw.cn E-mail: bbe@bbeshop.com |
Tel: 010-62189648、62186263、62189699 Fax: 010-62189648 |
[羽毛球拍][羽毛球線][羽毛球][羽球服裝][羽球鞋襪][網羽拍包][羽球配件][羽球VCD][網球用品][訂購方法][羽壇風云] |
[相約球場][羽球論壇][羽拍論壇][技術論壇][賽事論壇][客戶留言][電視預告][錄像下載][世界排名][羽球知識][羽球技術][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