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屆的全英羽毛球公開賽迄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堪稱是世界羽壇最古老的賽事。由于年代悠久,盡管現在全英賽的星級并不是最高的,獎金也不是最多的,但其在各國強手心中的地位卻是其他同類比賽所無法比擬的,每年的全英賽都是高朋滿座、星光燦爛。
今年的全英賽雖然被國際羽聯從傳統的三月提前到了一月舉行,但寒冷的冬天仍未能擋住高手們參與這項古老賽事的熱情。加之今年正值國際羽聯力推21分制,在新賽制即將全面試行的前夕,英國羽協仍在今年的全英賽中沿用傳統的15分制,使這一百年老賽很可能成為這套傳統計分辦法的最后舞臺,這也為今年的全英賽平添了些許告別的韻味。
同往年一樣,今年全英賽的競爭依然慘烈,每位笑到最后的勝利者都是歷經艱險,掛上金牌的那一刻仍心有余悸。但有意思的是,或許是今年的全英賽太想保持傳統,也太念舊情,在新人與老將的爭鋒中,老將們此番明顯占了上風。細數最后五個單項的決賽,除了在中國的林丹和韓國的李炫一之間展開的男單決賽還算得上是當打之年的年輕人的較量,其余四項決賽,要么是老將與中生代高手的對決,如女單的張寧對陣謝杏芳、女雙的楊維/張潔雯對陣高崚/黃穗,要么就是老將與老將的比拼,如混雙的張軍/高崚對陣英國的羅伯森/埃姆斯、男雙的丹麥人埃里克森/倫加德對陣馬來西亞的鐘騰福/李萬華。其中尤以男雙最突出,進入決賽的四個人都已三十而立、被中國隊員們稱為“機器人”的埃里克森更是已經36歲,早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
今年的全英賽緣何讓夕陽紅成為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究其原因,一是比賽時間。以往的全英賽都被安排在3月舉行,雖然前面兩個月沒有太重要的賽事,但低星級的比賽也不少,而今年的比賽提前至1月舉行,前面只有瑞士和德國兩站比賽,對于年齡偏大的高手們來說,經過年末的稍事休整,小傷小病都得到恢復,新年伊始狀態都不錯,心情也很好,參賽的欲望比較強烈。
二是比賽沿用傳統的15分制,他們多年積累起的豐富經驗仍然有用武之地。在國際羽聯拋出每球得分的21分制的時候,曾有很多人認為這一新賽制縮短了比賽時間,減少了選手的體力消耗,對老將比較有利,但去年末的世界杯賽試行21分制時,參賽的許多老將卻對此提出異議,他們認為,21分雖然體力消耗減少,但每球得分讓選手在比賽中必須始終集中精力,一場球下來,比打15分感覺更累。另外,老將在體力下降的情況下,贏球更多要靠以往的經驗,但對21分,他們也無任何經驗可談,而多年養成的習慣與判斷比年輕選手更難改變,在很大程度上,越是年紀大的高水平選手對新賽制的適應會越慢。因此,在世界杯賽之后,很多老將強烈反對21分制。今年的全英賽仍采用傳統的15分,這讓許多老將如魚得水,尤其在與一些最近鋒芒畢露的新銳的競爭中,他們的經驗再次占了上風,象男單四分之一決賽丹麥老將皮特·蓋力挫中國小將陳金、混雙四分之一決賽中國新銳謝中博/張亞雯1比2惜敗英國的羅伯森/埃姆斯等,都是比較突出的老將憑經驗扳倒新秀的戰例。
隨著今年全英賽的收拍,傳統的15分極有可能就此在世界羽壇終結,在一項傳統行將消失的時候,讓那些曾在傳統中風光多年的老將們再盡情閃亮一次,也是對這些老將、對15分制的最好告別。雖然,我們無法預知在即將開始的新賽制的比賽中,這些老將之中會有多少人還能風采依舊,但隨著新人們的逐漸成熟,老將淡出已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中國體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