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羽毛球沒有乒乓球一樣的運動空間,那么也只能選擇國外的俱樂部!薄煌粕巷L口浪尖的周蜜道出了所謂“出逃”的無奈。目前中國傳統的五個球類項目(足、排、籃、乒、羽)中,惟有羽毛球排斥聯賽(國內聯賽幾年前曾搞過幾屆,但2002年底宣布終結)。沒有聯賽的載體,羽毛球運動無法與市場接軌,羽毛球運動員財路、施展空間與其他運動員相比,窄了許多。究竟中國羽毛球需不需要聯賽?
李永波:反對搞聯賽
作為乒羽中心副主任,李永波一直旗幟鮮明地反對搞聯賽。他說,從實際效果看,一些聯賽開展后,成績反而越來越差。我們羽毛球隊的管理非常有經驗,如果放這些隊員回各省、各俱樂部,到時候的管理就亂了套,一是讓他們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另外就是怕他們接觸到市場經濟一些不良的東西。“辦聯賽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動該項目的發展……羽毛球隊更希望以獲得奧運冠軍的方式來推動這項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球員:火冰兩重天
同在一個屋檐下,國內乒乓球聯賽搞得熱火朝天,羽毛球聯賽卻早已壽終正寢;同樣是世界頂級選手,馬琳身價被抬到500萬元之巨,每月還可從俱樂部獲得數萬元的收入,而林丹只能希冀八一隊每月支付他的1500多元工資和國家隊的獎金分成能準時到賬。望著國乒隊員開著豪華車時的氣宇軒昂,一位現役廣東籍羽球國手說,他感覺到了乒羽的火冰兩重天!皼]有水,魚怎么活?!”這位廣東籍運動員表達了對聯賽的渴望。他們不能私自出席商業活動(包括俱樂部贊助商的活動),不能私自接廣告,“一切行動得聽指揮”。
運動員吃的是青春飯。俱樂部、聯賽本該是運動員的謀生主體。然而,身負“爭光”重任的他們卻失去了本該屬于他們的機會。
贊助商:動力何在?
一年寥寥幾次國內賽事,鮮于參賽的俱樂部難以對贊助商兌現回報。贊助商哭訴道:“我們投了錢是為了通過賽事、運動員這些載體來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國內沒有聯賽,一年就那么一次的全國錦標賽,全運會也只能四年等一回。光有投入,鮮有回報,商家的動力從哪兒來?”
得益于某韓國贊助商的慷慨,廣東籍國手每月可以從省隊拿到3000元以上的工資。這使得他們在國手中顯得相對富裕。然而,國內羽毛球職業化停滯不前,使得該韓國贊助商一度想退出!吧碳也皇谴壬茩C構,是要講效益的!聯賽搞起來了,商家、俱樂部等方方面面都是贏家,何樂而不為呢?!”
國際羽聯:贏利至上
在湯尤杯采訪期間,晶報記者就“中國需不需要聯賽”的話題采訪了國際羽聯第一副主席古納蘭。他不愿意對記者的問題作出表態,希望在“調查情況后作出回答”。不過,他有一個基礎理念,就是每個協會、每個俱樂部都要通過市場運作來達到贏利,保證運動員獲得豐厚的收入。據悉,國際羽聯不但鼓勵各國舉辦俱樂部聯賽,而且正在策劃一個全球性的聯賽。
周母:周蜜不出國,還有啥路?
“2月份被國家隊清退以后,她都沒有進行過訓練……”周蜜的媽媽說,女兒并不甘心就這樣退役。
周媽媽透露,周蜜退役后,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惘。她很想讀書,但不知道學什么才好。光為讀書的事,周蜜已經反復選擇了多次,她報過北京理工大學,也曾想申請讀上海交通大學或中國人民大學。她害怕自己基礎太差,畢不了業。就算能夠畢業,能不能找到一份收入較高的好工作也是個問題。她現在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除了膝蓋的老傷外,周蜜的頸椎、腰椎都出現傷病,用周蜜的話說,她“沒一個零件好使”。周媽媽說,女兒想治好傷病,費用可能高達一兩百萬元。她已經27歲了,如果不趁自己還年輕,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掙點錢,將來的生計都是個問題。所以,如果能夠在外面打球掙錢,對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周媽媽說,女兒從廣西領走了大約23萬元的補助費、安置費,宣布徹底退役。廣西乒羽中心起初不太同意,但后來覺得她留在隊里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就放走了她。(柯然)
三歲聯賽
何以"病故"?
2002年10月,全國羽毛球聯賽南寧站的比賽盡管參賽陣容和激烈程度堪稱世界水平,但能容納上千人的體育館里只稀稀拉拉地坐了近百人。這是羽毛球聯賽三年慘淡經營的一個縮影。
俱樂部聯賽一度被中國羽協視為該項目向職業化發展的大膽嘗試,中國羽協曾促使經費短缺的各省市隊逐步轉向俱樂部隊,從而爭取到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俱樂部聯賽1999年創立后,從首屆的3支男隊,到第三屆的8支男隊、7支女隊,規模不斷壯大。然而,致命的是,贊助難尋一直困擾著羽協。資金不充裕,比賽場次一減再減,導致了球市的冷清和媒體宣傳的不到位。
“宣傳是需要投入的,而全國羽毛球聯賽很難拉到贊助商,也是事實!庇饏f哭訴贊助難尋,但不少商家對于羽協在聯賽規范性和宣傳力度等運作上提出了反擊,“日本、韓國都有羽毛球聯賽,惟獨我們搞不下去,我看是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某體育公司老總憤然地說,“乒乓球聯賽起步與羽毛球聯賽差不多,但通過摸索、改善,如今搞得紅紅火火,還吸引了全球眾多頂級高手的加盟!
商家盼望通過聯賽擴大影響,運動員渴望著從聯賽中獲得更多的收入。然而李永波的有關論調使聯賽重燃變得渺茫。
□記者觀察
祝福小小小小鳥
昨天,一位朋友從吉隆坡打電話給我,周蜜到大馬,歸根結底不過是為了討口飯吃。在她的規劃中,根本沒有想到入籍那么遠的事。這位朋友很不理解,為什么外界對這件事如此敏感。
告別國家隊,周蜜“背”回了一身的傷病。為了療傷,為了維生,為了發展,在國內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她選擇了漂洋過海。先當個陪練,再參加一些公開賽,以后改當教練……她并沒有很大的藍圖。援外、留洋一直是中國體育的傳統,中國羽毛球也不例外,吳迪西、韓健、趙劍華……周蜜走的只不過是前輩們的老路。
在周蜜媽媽的眼里,李矛是個好人,甚至是個“救命”恩人。但用有色的眼光看,李矛可能是別有用心的!當年,由他掀起的一場“政變”差點把曾與他稱兄道弟的“老板”推到了下課的邊緣!罢儭币粤鳟a告終,是是非非畫下了句號。然而,那段歷史讓李矛如今的一舉一動都備受注目。在業界,李矛被公認為一位有才干的教練,甚至有人褒其為“造星教練”。在韓國5年,他帶出了李鉉一和孫升模等名將;前年投靠大馬隊,他又推出了李崇偉這顆具備與林丹抗衡的新星。周蜜被廢棄了,他想變廢為寶。在我看來,這種行為主觀上為的是馬來西亞隊,客觀上對中國羽毛球也是一種貢獻。
“周蜜是個基本功很好的隊員,如果她能恢復到上佳的競技狀態,達到一定的標準,她當然有機會回國家隊!甭牭嚼钣啦ǖ某兄Z,周蜜也許驚喜,也許不屑。怕只怕,“標準”成了坦途的絆腳石。
謀生難,求學難,嫁個稱心如意的老公更是難上加難。“我棲上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我飛上了青天才發現自己從此無依無靠……未來會怎樣,究竟有誰會知道?!”趙傳的這首歌似乎是周蜜現狀的寫照。
周蜜曾說,在隊里,她只是只“小小小小鳥”。但愿,這只小小小小鳥能飛得更高,飛得更舒暢!
(深圳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