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周蜜的離開與王晨不同,但當所有人討論周蜜出走是否關系到愛國問題的時候,很容易讓人想起多年以前主動離開國家隊的王晨。游走在潛規則之外的王晨,為“自由”付出的代價是沒有拿過任何世界冠軍,但她卻毫不失落,依然敢說敢做,2005年在全運會遭遇裁判問題之后,她曾將矛頭直指中國羽毛球的當家人李永波。
周蜜才到馬來西亞十幾天,而王晨卻已經在香港七年。周蜜未來會不會對中國隊構成威脅未得而知,不過,王晨卻是經常讓中國隊出一身冷汗的。
“中國羽毛球海外軍團的領軍人物”,對于這樣的稱呼,王晨連連擺手:“千萬不能這樣說,每個人出國打球,都有自己的原因,不管怎么說,我們都是中國培養出來的。”王晨的例子和周蜜不同,周蜜是被調整出國家隊,但王晨卻是在1999年主動離開。
歡迎周蜜來香港隊
我們的話題首先圍繞著周蜜展開,王晨說:“我和周蜜不算很熟,我在國家隊的時候,她還在二隊。不過她的身體非常出眾,和張寧一樣。這次她從國家隊退出來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是她自己主動離開國家隊,還是國家隊把她調整出去的?”記者回答:“是為了奧運戰略把她調整出去的。”“那就對了嘛,所以周蜜離開國家隊代表其他協會打球就很正常了,國家隊都不要她了,難道還不能在其他地方打球嗎?”
實際上,周蜜走的可能是王晨當年的道路,王晨在1999年離開國家隊以后,選擇了在香港打球,但是,她的事情當年似乎沒什么反響,王晨說:“周蜜的事情鬧得比我大,可能是因為周蜜造成的威脅要比我大吧。我跟周蜜沒法比,我走的時候只是國家隊的隊員,而周蜜,曾經世界排名第一,拿過亞運會的金牌,又拿過奧運會的獎牌,所以中國隊會這么急吧。”
“中國隊可能現在對女單沒有底,除了張寧和謝杏芳,其他新上來的隊員水平都不是很穩定,奧運會的時間也不多了,他們不想節外生枝吧。而且張寧的年紀也不小了,如果她的狀態下滑了,那中國隊的情況不容樂觀。”
周蜜仍然沒有確定以后在哪里打球,不過按照李矛的意思,周蜜最好還是在香港打球,記者問:“如果周蜜來香港打球,那你們會不會歡迎?”“那當然是好事情了,那樣香港隊的實力就會很強大了。不過在香港打球也不容易,打滿七年才能獲得公民資格,而且要打滿三年才能打奧運會,周蜜今年也27歲了吧,她不像我當初離開中國隊的時候,還很年輕才23歲,成績根本沒法和周蜜相比。不過周蜜來香港打球,可能會比我當初好一點,因為她完全屬于特殊人才,很多方面都會有政策的。”
我為什么要離開中國隊
1999年,23歲的王晨作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離開國家隊。事情的起因大抵如下:
參加當年的尤伯杯之前,王晨的排名第三,而且女單的主教練李玲蔚也已經把她的名單報了下去,但最后名單卻沒有她的名字,羽協的解釋是:“有教練說王晨的水平不穩定,所以不讓她上。”———關鍵時刻,世界排名第三的王晨被李永波拿了下來,頂替她的是韓晶娜,接著李永波去找王晨談話:“韓晶娜年紀大了,水平在走下坡路,所以我希望她拿一個世界冠軍再退役,而你呢,還年輕,打球的水平也在上升,以后機會有的是……”
這樣的邏輯,其實在中國隊是很正常的,每次參加世界大賽,如何決定參賽名單都是一種學問,要保證拿得好成績,又要協調好新老隊員之間的情緒,但是,王晨卻不理會這一套,她說:“照你這樣說,以后我的腿要是瘸了或者斷了,是不是你也能保證我拿到世界冠軍?”李永波無語。
因為這件事情,王晨決定離開國家隊,離開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位置。李玲蔚找王晨談話:“你要想清楚,走了以后就回不來了,你在國家隊占了個位置多不容易啊?”……王晨當年23歲,打球的路一直很順,這是她受到的第一次挫折,但她退出國家隊的激烈態度遠遠地超出了人們的意外。
李矛在提及此事的時候說:“王晨在得知自己被排除出名單以后,整個人都傻了……”現在王晨回憶起這事的時候卻已經輕描淡寫:“當時想得也比較簡單,國家隊退了就退了,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來到香港以后,不斷有香港記者要王晨說說她的心酸血淚史,王晨說:“哪里有那么夸張,就是我炒了國家隊魷魚嘛。”
離開國家隊回到上海以后,王晨的家人又接到李永波的電話,王晨說:“他當時是這樣說的:‘王晨離開可以,國家隊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但是,王晨在上海讀書可以,但要出去打球,免談。’”
在香港,像沒出去一樣
因為照顧老隊員而沒讓新隊員去打尤伯杯,這樣的事情在很多教練和隊員看起來簡直是不值一提,國家利益在前,隊員的“小小”個人利益簡直可以忽略。不過王晨這堆炸藥卻是一點就爆了。
“因為我自己走的路太順,所以脾氣一直不好,很急。”王晨是上海人,家里條件不錯,用她的話說:小時候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之所以會選擇羽毛球,還是因為小時候體弱多病,為了鍛煉身體的緣故。
王晨有天賦,她進入國家隊只用了兩個步驟,區少體校,上海隊,然后是國家隊。王晨、葉釗穎可以算一類,天賦出眾,而龔智超和張寧屬于后天刻苦型,她們走過的路子完全和王晨不一樣。“龔智超說她以前在湖南練球的時候,只有一雙球鞋,于是走路的時候都會把那雙球鞋脫下來,只有在訓練和比賽的時候穿。”
打羽毛球對于龔智超們來說,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重大轉機,所以她們可以非常刻苦,可以不怕苦,不怕累,可以聽從教練的任何安排,一個國家隊的位置對于她們來說,一開始可能意味著全部,但是對于王晨來說,國家隊的意義卻沒有如此重大。在國家隊的時候,王晨認為一切都輕松,最苦的事情是爬香山而已。
家庭條件優越,天賦出眾,羽毛球道路一直順坦,所以王晨才會一氣之下離開了國家隊,開始了她又一段的人生歷程。“我們家里人后來說,這樣好,你小時候簡直就是在蜜罐里長大的,讓你受點挫折也好!”
離開國家隊以后,王晨首先去了澳大利亞,照她的設想,在澳大利亞一邊讀書,一邊打球,但是澳大利亞的羽毛球氛圍離設想的差之甚遠,同時,語言不通,而且王晨不會開車,在澳大利亞就等于沒有雙腿一樣。
到香港打球完全是一種巧合。王晨的丈夫和香港隊的教練陳智才很熟,她的丈夫有一次和陳智才開玩笑說:“要不讓王晨到香港來打球,這樣離家里也近一點,”陳智才一口答應:“可以啊,讓她來吧。”
實際上,找王晨打球的地方不少,有中國臺灣,有新加坡,不過王晨最終還是選擇了香港。“因為我愛國啊!”王晨開玩笑說:“臺灣和新加坡給的條件都很優厚,但是,香港當時已經回歸了,所以總覺得還是像沒有出去一樣,而且回一趟上海也比較方便。”就此,王晨開始了她七年的香港生活。
假如我是李永波
1999年王晨的出走風波其實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王晨也覺得這樣的事情早就已經淡化,即使當年和李永波的矛盾,也應該煙消云散。“后來有時候比賽的時候,看見他,還會跟他打招呼,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能在比賽場上看到他。”
但是,矛盾在2005年的十運會上再次激發。這是王晨第二次參加全運會,第一次還是1997年的八運會上,她獲得第三名。在參加十運會前,王晨從來沒有想過會拿冠軍。“全運會是很難打的,國內的高手太多了。”但是讓王晨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她的狀態出奇得好,居然把謝杏芳淘汰了,于是在半決賽中,她遭遇了“裁判風波”。
“這件事現在我也不想多說,但是只要去看過那場球的人就知道我肯定不是在胡說,我就是覺得裁判們在整我,李永波在整我。”王晨大概想不到事隔多年以后,她當初與李永波的矛盾會再次激發出來。不過,王晨自我解嘲道:“我現在已經30歲了,不會像年輕那樣,我現在也懂得為別人著想。所以我就想,假如我是李永波,我會怎么辦?要是你王晨在全運會上拿了冠軍,那我該多沒有面子啊!這叫做換位思考嘛。”
那場風波以后,王晨言辭激烈,說以后再也不會參加中國羽協組織的賽事,不過,不代表國際羽協在中國舉辦的比賽。接下來從9月份開始,一系列的公開賽將開打,包括中國公開賽,王晨說:“去啊,為什么不去,六星級的比賽啊,冠軍獎金有一萬五千美元呢!”王晨眨眨眼:“多賺點錢,有什么不好呢!”
(足球-勁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