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已經住滿七年的王晨,今年七月份獲得了香港公民資格,最大的好處就是,每次出國打比賽前,不用那么麻煩而頻繁地去辦工作簽證了。
“這件事情以前挺麻煩的,有時候每周都要自己去辦工作簽證,香港不像在國內。在國內,運動員只管打球,但是在這邊,一切都要靠自己。簽證自己去辦,自己累了,自己找醫生去按摩恢復,哪像在國內的時候,教練什么都給你安排好了。”
王晨在接受記者采訪這一天的經歷大概可以說明這一點,11點半訓練完,自己去找大夫來理療,然后雙腳貼滿膠布來和記者聊天:“現在年紀也大了,身上的傷很多,恢復也慢,一切都要自己來掌握。”采訪完畢以后,王晨自己回家,準備第二天的事情,而她的教練和她的隊友們早就已經離開了。
初到香港的時候,香港的朋友問王晨:“你來香港了,好啊,準備找點什么工作?”王晨說:“我找什么工作?我的工作不就是打球嗎?”香港的朋友很吃驚地說:“打球也是工作?在香港打球養不活自己的!”
王晨覺得在香港,運動員的地位和在國內猶如天上地下一般,在香港,打球當運動員簡直就不能算是一份正常工作,王晨的香港隊員大多數拿的是一個月兩三千的工資,這點錢在香港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所以私下里必須要教小孩子打球,一個小時三百港幣,而參加一些比賽,香港的運動員又很少能拿到好成績,自然無緣高額的獎金。
這樣的環境下,王晨在香港打了七年球實屬不易,30歲的王晨說:“現在想法很簡單,就是享受羽毛球。十運會上,我為什么能贏謝杏芳?心態輕松而已。謝杏芳當時的壓力多大啊,結果最后廣東隊一塊羽毛球的金牌也沒有拿到。我現在的運動量也是自己掌握,很少上量。”
王晨夫婦在沙田買了房子,離她訓練的香港體育學院非常近,能在香港擁有自己的房子,這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王晨連連擺手:“一個小窩,才60多平方米。而且房子又不是在鬧市區,如果在跑馬地,那樣的房子要五六百萬呢!”
為了這個價值200多萬的“小窩”,王晨夫婦向銀行貸了款,所以30歲的王晨還要繼續打球,享受羽毛球的同時,盡可能多贏一點獎金,這就是王晨現在在香港的羽毛球生活。
(足球-勁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