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林丹一天沒有拿到單項世界冠軍,有個問題就沒完:他僅僅是公開賽之王呢,還是羽毛球大師?
每天結束了訓練,林丹有時并不著急回宿舍,他會在訓練館里多呆上半小時,坐在一邊看看別人打球,無論水平高低他都看得津津有味。旁人一提到林丹和羽毛球,馬上想起的就是勝負和冠軍,而在林丹自己眼里,他和羽毛球之間還有樂趣。特別是在9月世錦賽之前最后參加的兩站公開賽決賽上,連勝當時的世界第一李崇偉,想心情不好也難。
但是,只要林丹一天沒有拿到單項世界冠軍,有個問題就沒完:他僅僅是公開賽之王呢,還是羽毛球大師?
現在流行“出名趁早”,不過名不是白出的,隨之而來的是一大堆責任和壓力。林丹成名夠早,也就要比別人更長時間地面對“什么時候拿世界冠軍”這個問題,這事就像結婚早的人,比那些晚婚的要多回答好幾年“什么時候要孩子”的逼問。成了世界第一就應該拿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就像結了婚就該趕緊生孩子一樣,是毫無道理地強加于人還理直氣壯的典型。想想現在功成名就的陶菲克,當年他比吉新鵬、葉誠萬和夏煊澤成名都要早,世界大賽登頂卻比這三人都晚。在媒體的“煽風點火”之下,羽壇林、陶之爭一度頗有火藥味,其實這兩人才該惺惺相惜,因為他們都是或曾經是“結婚多年沒有孩子”的人,互相最能理解對方。
理解歸理解,今年的馬德里世錦賽又要來了,這是21分制后的第一個單項世界冠軍,這一次林丹的世界冠軍能不能瓜熟蒂落仍然不可避免地要被討論一番。
雖然和過去每次大賽一樣,在馬德里有機會的人不少,但無論速度、進攻還是防守,林丹、李崇偉和陶菲克還是比其他人更有優勢。林丹在臺北公開賽和澳門公開賽決賽戰勝今年曾一度超過他排名世界第一的李崇偉,把近兩年的總戰績改寫為3勝2負,而兩場輸球都是在馬來西亞。也許最大的對手還是陶菲克,兩人最后一次交手是湯杯,林丹在21分制下獲勝,也沒有什么過分擔心對方的道理。
近些年羽毛球世界大賽的男單冠軍,大多都經歷了“苦其心智餓其體膚”的磨難,1999年孫俊的世錦賽亞軍、2000年葉誠萬的奧運會銀牌和夏煊澤的銅牌,還有2001年陶菲克的世錦賽四強,都在給他們后來的冠軍作鋪墊。如此看來,林丹去年在美國阿納海姆獲得的世錦賽亞軍,說不定也是他登上世界冠軍寶座的最后一級臺階。
僅僅舉這些例子也許有些宿命論,但其中的必然性不是沒有。看看那些最后獲得男單冠軍的人,他肯定是一個足夠成熟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運氣偏向自己。這種成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吉新鵬那樣天生具備,多數人不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還真是取不來真經。
2004年和2005年,林丹都會讓人看出一些不踏實,他贏得了不少球迷,但也有人會覺得他與其說是激情不如說是做作。但是經過那么多大賽之后,今年湯杯上看到的林丹少了一份張揚,多了些許平實,這種氣質變化是可以從比賽中感覺到的。從攀上世界排名第一到現在,林丹經歷了好幾次挫折,也在湯杯、蘇杯中承受了中國第一單打的壓力和責任,這些都使他成熟。具備了這一點,他離世界冠軍無疑又近了一步。
從2001年獲得韓國公開賽冠軍,到現在林丹已經拿了不少冠軍,實力不必懷疑,只是缺少一個世界冠軍來證明自己的大賽能力。無論實力還是心理,或者是運氣,林丹缺少的只是最后捅破那一層窗戶紙,相信在馬德里,他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
作者簡介:洪鋼
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擔任解說工作。從2002年湯尤杯開始,承擔了絕大多數中央電視臺的羽毛球賽事解說,如2002年湯尤杯、2004年奧運會羽毛球賽、2005年蘇迪曼杯和2006年湯尤杯以及大量國內聯賽、錦標賽和冠軍賽,以及中國公開賽等國際羽聯公開賽。
(《羽毛球》雜志 洪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