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4日,馬德里羽毛球世錦賽男單冠軍爭奪戰之后,現場記者問了林丹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在2000年的世青賽上,你輸給了鮑春來,而今天你戰勝他拿到世錦賽冠軍,這六年來你是怎么做到這個轉變的?”
這是一個相當見功力的現場采訪,可惜,翻譯沒有把關鍵意思準確地傳遞給林丹,留給羽毛球歷史的一個小小遺憾是,誰都再也無法知道,就在那一刻,林丹會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包括他自己也不知道。
[開局] 鮑春來領先
9月24日的世錦賽男單決賽,是林丹和鮑春來第一次爭奪世界冠軍。比賽的第一局21比18,就像兩個人職業生涯的第一回合交鋒那樣,很接近,但是鮑春來還是贏了。
在這次采訪前一個半小時,鮑春來、林丹一前一后走進了賽場。連克索尼、李宗偉和李炫一三大高手的鮑春來臉上一如既往的平靜,波瀾不驚的樣子,雖然這是他第一次打進世錦賽決賽。林丹是連續第二年打進決賽,這個氣氛他應該是熟悉的,但那時他的心里是否會掠過幾絲陰影以至于緊張---想起上屆決賽的毫無勝機,還有奧運會的首輪落馬,還有個別人指責他這次如果拿冠軍就是占了隊友便宜。
比賽進程出人意料地膠著,雙方都沒有大起大落,比分始終無法拉開。雖然李永波在解說席上侃侃而談,但絲毫沖淡不了場上的緊張氣氛。任何一個在勝負圈中打滾的人,都知道這第一個世界冠軍的重要性:對于林丹,是要甩掉一個壓在頭上已久的帽子,證明他并非只是公開賽之王;對于鮑春來,這將是從一流向超一流的躍變。
其實,除了記者工作的需要,已經不大有人數得清林、鮑有多少次在比賽中相遇了。不過只要看過他們在2000年廣州世青賽半決賽上打出的比分,誰都會同意中國隊男單主教練鐘波所說的,"他們倆比賽每次都很激烈、很精彩"。那次比賽試行七分制,兩人大戰五局,鮑春來以7:4、7:2、0:7、0:7、7:1三比二勝出,并最終戰勝索尼捧杯。
應該說在青少年時期,鮑春來走過的路比林丹要順當得多。小鮑出生在湖南懷化市,后來家搬到了省會長沙,家境還算殷實;而林丹來自福建龍巖的上杭老區,條件就要普通多了。鮑春來是家里三個孩子中最小的,湖南話說"滿仔",自是深受疼愛;而林丹9歲時就獨自到了600公里以外的福州少體校,地處閩西山區的龍巖那時既無鐵路也無高速公路,這600公里起碼要走上十幾個小時。
以前有過這樣一個關于林丹的報道,說他在福州體校訓練時,"每天晚上9點半,本地隊友們的父母利用熄燈前的一小會時間,給自家孩子送些點心,一屋子人有說有笑,熱熱鬧鬧,一派溫馨和暖的氣氛。而此時的林丹只有一個人躲在被窩里。耳聽著小伙伴們的歡聲笑語,以及不時飄送過來的點心的香甜味道,他不止一次地悄聲哭了。"相信那時候鮑春來在長沙的情況,就和林丹的"本地隊友"是一樣的吧。
看看湯仙虎、鐘波等教練對兩人的評價,他們都會提到鮑春來"各方面條件都很出色",而在說到林丹的時候卻從來不提他的硬件,只說他的性格、氣質。事實上,林丹之所以到了八一隊,就是因為當年福建隊認為他個子不高,條件一般。
從2000年世青賽戰勝林丹并最終奪冠,到2002年湯姆斯杯出任第二單打,鮑春來都壓過林丹一頭。走上國際大賽舞臺,也是鮑春來首先在2001年六星級的丹麥公開賽上奪得成人首冠,林丹則在四個多月后的2002年韓國公開賽才實現這一突破。
世青賽過去六年,林、鮑都從當年人們眼里的希望之星變成了真正的羽壇頂尖高手,他們也合力提前把男單冠軍鎖定在中國隊。包括總教練李永波在內,都可以愉快地再欣賞一次他們兩人的爭斗。林丹則顯得沒有那么愉快,鮑春來對球的控制依然如前幾場那樣出色,如果他不把球攻得更狠一點,根本突破不了對手的防線。但是正如李永波在評論時所說,"攻得越狠,也帶來了越多的失誤",多個網前撲殺的機會下網,讓林丹輸掉了第一局。
比賽一開始,情況在向著鮑春來有利的方向發展,無疑,他那種孩子般的天性帶給他更多的輕松。
[轉折] 林丹的心機和堅韌
誰都不會想到,在成為"超級丹之前",職業生涯順風順水的鮑春來曾是林丹追趕的目標;在成為"超級丹"之前,他也有過和自己的艱苦較量。但就像第二局比賽那樣,在山重水復之后,林丹等到了柳暗花明。
第二局林丹還是沒有打開局面,但是場上的一個亮點引起了李永波的注意。當時林丹劈吊鮑春來正手網前,小鮑挑了一個對角線,被林丹躍起點殺得分。對弟子了然于心的李永波說:"這是林丹抓了對方一個習慣球路!"
李永波隨后透露了一個"秘密":當初有一段時間林丹把鮑春來看作自己的主要對手,訓練之余反復看鮑春來的比賽錄像,到后來對小鮑的球已經有很深刻的認識,現在自然用上了。
李永波所說的這段時間,應該是從2000年世青賽到2002年那段時間。那時的成績是鮑春來稍好,排名也在林丹之前,也受教練器重。2002年湯姆斯杯半決賽鮑春來反勝為敗輸給馬來西亞哈菲茲,導致中國隊失利,但這也沒有使鮑春來一蹶不振。湯杯之后恢復了15分制,2002年下半年,鮑春來參加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連續三站公開賽的成績都在八強、四強之列,而這半年林丹受到規則改變的影響,連續四站比賽都在頭兩輪就被淘汰。
事情在2002年底備戰亞運會的一次訓練中發生改變。當時中國隊在豐臺體育中心訓練。那天,隊里安排陳宏和林丹打訓練比賽。2002年正是陳宏狀態最好的時候,而林丹則連連在公開賽中過早被淘汰,那場訓練比賽林丹同樣一敗涂地。賽后總結男單主教練鐘波嚴厲地批評林丹沒有全力投入比賽。由于鐘波很生氣,其后進行的訓練氣氛略顯壓抑,這時鮑春來在不經意間扭傷了腳踝,經檢查,后果很嚴重。
本來約好鐘波訓練后接受采訪,但他心煩意亂,采訪只好改天。事后,鮑春來由于腳踝傷勢嚴重,而放棄了當年的亞運會,養了四個月的傷,直到第二年的全英公開賽才復出。
現在回想起來,兩人位次的轉變就是發生在那一天豐臺體育館的訓練。而鐘波對他慘敗給陳宏的強烈不滿則讓人能回想起另外一件事。
1999年6月的亞洲青年錦標賽,林丹只有16歲。在16進8的比賽中,第一局他輸了,第二局林丹感覺體力不支,干脆就不打了,輸掉了整場比賽。下場后,教練臉色鐵青,回國后林丹被當眾宣布從國青隊除名。回到八一隊,只要他在場上一情緒化,教練馬上就停訓,最長的一次停將近20天。因為多次停訓"整治",林丹終于明白,這一關不過,將來即使進了國家隊,也會被退回來,他開始自覺培養自己在比賽中的"韌"勁和"拼"勁。
之后不久的一次比賽,教練問林丹能不能拼到底,林丹說能,上去之后也是在體力不支的情況下連滾帶爬地贏了。曾經有人說,有的隊員就是只會漂亮地贏球,卻不會像林丹這樣"難看"地贏球。
這次打進世錦賽決賽前,大家記住的多是"超級丹"的輝煌,而忽視了他受過的挫折。除了2000年世青賽輸給鮑春來,2002年下半年狀態極其低迷,以及我們提到的和陳宏那場訓練比賽,還有2001年全運會決賽完敗在老將羅毅剛手下,2004年奧運會首輪爆冷出局,加上2005年世錦賽決賽完敗陶菲克。這些比賽在林丹的羽球生涯中,都是值得記住的輸球。
在和鮑春來的決賽中,第一局林丹失利,第二局曾17:18落后,形勢并不樂觀。如果沒有以前那些挫折,對手也許就不僅僅是握有勝機,而是真的要握有勝利了。
[結局] 鮑春來逢林不勝
雖然有曲折,但比賽的結局最終不出人意料,林丹戰勝鮑春來,走在小鮑之前拿到了第一個世界冠軍,但這肯定不是故事最終的結局。
從2002年底那次訓練中受傷,鮑春來失去了參加亞運會的機會,而當他傷愈后,他發現失去了一樣更重要的東西:對林丹所保持的優勢。就像前面說的,在2002年之前鮑春來無論成績、排名還是在教練心目中的位置,都稍稍領先于林丹。而在2003年開始的一系列比賽,人們不難發現,林丹今天的排名正是在一次次打敗鮑春來之后獲得的。
2003年8月新加坡公開賽,林丹2:0勝鮑春來晉級四強;2003年10月香港公開賽,林丹2:1勝晉級決賽并奪冠。這時林丹已經開始創造"超級丹"的神話,而鮑春來似乎還沒有意識到他已經被少年時的同伴、也是對手拉下了半個身位。接下來,2004年中國公開賽決賽、2005年德國公開賽半決賽和2005年香港公開賽決賽,直到2005年全運會決賽,林丹無一例外地獲勝。以至于夏煊澤在一次解說他們的比賽后,無奈地說"小鮑已經輸了林丹N次",全運會決賽前熱心的"嘴哥"甚至公開宣稱要去教教小鮑怎么贏林丹了。
世錦賽決賽鮑春來前半段表現出色,李永波也不斷夸贊"他今天的防守真不錯",然而這是要打滿三局的比賽,在被扳回一局之后,鮑春來是真的體力不支了。其實他1/4決賽三局力克李宗偉消耗較大,半決賽已經出現體力透支現象,險些被李炫一翻盤。
2006年世錦賽決賽,林丹第N+1次戰勝了鮑春來。
[尾聲] 絕不是瑜亮之爭
從9歲就開始離家獨立生活的經歷,不能說造就,至少也影響了林丹的一生。剛到福州體校的時候,他一天一封信一直寫了20多天。每封信的內容都只有一個:媽媽,我在福州呆不慣,你把我接回去吧。接到兒子的信,母親的心都碎了,只有在電話里多鼓勵兒子要堅強。有一回,夫婦二人請假去福州看兒子,林丹高興得像條活蹦亂跳的小狗。假期滿了,林丹可憐巴巴地乞求:"媽媽,今天再多呆一天。"離別的車子開動后,林丹拼命在后面追,看得司機都有些不忍心了:"我們要不要停一下?""不要停。"瘦小的林丹終于看不見了,母親的心情也可以想見。正是這一件件小事,促使林丹更早地成熟起來,他明白要回報就必須付出,而且在場上只能相信自己,沒有人會幫你,也沒有人能幫你。
相比之下,鮑春來更容易被人看作還是個孩子。2003年記者問他"去年最大的收獲是更成熟嗎",他認真地點點頭,"對!哦,不止呢,我還長高了,去年1.87米,現在已經1.90米。"那時林丹已經開始書寫"超級丹"霸業,他還在為自己長了個子高興。2004年雅典回來之后,記者問他去的時候怎么想的,他笑呵呵地說"我想去拿冠軍的啊",問到為什么輸了,他說"反正還得練唄",而林丹則已經開始反思自己為什么被爆冷。幾年來每個人都不厭其煩地鼓勵鮑春來追上林丹,他總是笑笑,然后很認真地說"放心,我會努力的"。殘酷的勝負并沒有給鮑春來帶來太多的壓力,他還在愉快地享受"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日子。
事實上,2002年的那次受傷,確實使鮑春來在兩人競速中被林丹趕超了,但是,現在鮑春來不慍不火地追趕著。2004年中國公開賽決賽,鮑春來在步法、進攻方面明顯弱于林丹,完全沒有勝機。到了2006年世錦賽決賽,鮑春來的步法已經有了明顯提高,具備了很突出的全場控球能力,而且有勝機出現。如果說兩年前兩人有明顯差距的話,現在他們的差距已經很小了。
世錦賽決賽后,現場記者的一句話使人意識到,兩個23歲的頂尖高手,從6年前就開始了他們的勝負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還會繼續寫下去。
(足球-勁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