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肥沃的土壤,幼苗難以茁壯成長。同樣的道理,沒有到位的培養機制,羽毛球冠軍的成才過程也不會一帆風順。從組建專業隊的上世紀70年代開始,廣州羽毛球就深諳從娃娃抓起之道,在全市各中小學大力推動羽毛球運動。時至今日,張潔雯、謝杏芳等高手已經成為國家隊的絕對主力,廣州仍然堅持從基層入手的路子。
優異
的成績不僅是一批批奮戰在訓練第一線的羽毛球工作者多年的奮斗成果,也是廣州市基層羽毛球訓練網點上眾多業余教練員和學校教師長期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不斷地輸送出大批好苗子的結果。業余羽毛球運動在我市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人們最為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一直以來,基層業余羽毛球的訓練都得到了各級單位的普遍重視,各區市的業余體校已和市一級業余體校、半專業及專業羽毛球隊相互銜接,初步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羽毛球運動三級訓練體系。
訓練網點欣欣向榮
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自1998年成立后,通過不斷推出有關措施,保持和促進了羽毛球業余訓練網點的工作。據統計,我市現開展業余羽毛球訓練的有9個區15所學校(體校),常年訓練人數約440人,訓練普遍都是利用每天課后、雙休日和寒暑兩假的部分時間進行。現在,由廣州市體育局和廣州市教育局主辦、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和廣州市羽毛球協會承辦的廣州市大中小學校羽毛球錦標賽已經成為青少年羽毛球精英每年比拼實力的舞臺,這個比賽舉行以來不斷受到全市青少年的追捧,參賽人數在今年突破千人。
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管理中心計劃,繼續加強我市基層業余羽毛球訓練網點的建設,為今后我市羽毛球事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心的目標包括:爭取到2010年,調整、完善我市業余羽毛球訓練體系;從2011年市運會開始,全市12個區(市)都能有自己的羽毛球隊參加業余組別的羽毛球比賽;力爭在一個周期內,業余羽毛球訓練網點數量翻一番達30個以上,并遍布12個區(市)常年參訓人數達800~1000人,每年市級青少年羽毛球競賽保持在4次以上;在2011年,爭取每個區(市)都建一所羽毛球體校等等。擁有如此完善的培養機制,廣州羽毛球人才定必不斷涌現,羽毛球世界冠軍也將后繼有人。
(廣州日報大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