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是一個細心、非常容易相處并且十分善解人意的女孩。一般一個女孩或者女人是很忌諱人們拿她的年齡說事兒的,但是說起張寧卻不得不提她的年齡。因為作為一個女運動員,31歲仍能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在中國乃至世界羽壇都是一個奇跡。而對于張寧本人來說,羽毛球是她的人生,羽毛球是讓她痛苦并快樂的真正因素。
如果不知道張寧是一個羽毛球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和張寧相處的感覺一定會讓你認為她是一個標準的居家女人或者說小媳婦。就拿這次我們報道組赴馬德里報道世錦賽的一次經歷來說吧,有一天我們想拍中國隊在馬德里的生活,跟張寧商量讓她作片中的主角,張寧痛快地答應了并說還可以給我們煮面。拍完張寧和室友趙婷婷吃盒飯的畫面之后,張寧開始煮方便面了,本以為方便面頂多放個雞蛋什么的,沒想到張寧的料可全了,什么生菜、紫菜、黃瓜、魚腸、雞蛋,真是應有盡有。張寧細心地洗著、切著,一邊做還一邊“吹”:“我煮的面可香了。”結果我們的攝像師吃得心滿意足,連比賽結束后報道組一起去吃西班牙特色餐都不想去了。
張寧和自己的丈夫——中國羽毛球隊二隊男雙教練于洋有著很深的感情。舉一個例子吧,世錦賽前中國隊在晉江集訓了一個月,我在最后一周也前去報道,回來的時候和隊員們一個航班,但沒想到和他們一起經歷了“空中驚魂一刻”。這趟飛機因為氣流而有一陣顫抖得非常厲害,就像電梯失重一樣,當時就聽到后面有一個女隊員哭了起來。當然最后飛機還是安全著陸。下飛機后,張寧對我說,其實她當時在最抖的那一刻眼淚都下來了,當時她想“如果真掉下來了,于洋會怎么找她,會怎么在那么多人里認出她來呢?”等行李的時候我們看到于洋已經等在出口了,張寧過去一把就摟住了他的脖子說:“我差點見不到我相公了!”
張寧說打羽毛球對于現在的她來說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主要是因為更多地認識了羽毛球,所以知道怎么享受了。
張寧家里人沒有打羽毛球的,她自己也沒有想過打羽毛球。但是她的父母都愛好體育,而張寧從小身材較高,跑步和基本的體育素質都比較好,所以遼寧錦州市體校的教練去挑小隊員時就挑中她了。剛練了兩個月,媽媽就說怕影響學習,不讓她練了。后來排球隊教練又把張寧挑去練排球,羽毛球教練一看說,這不是我的隊員嘛,于是又把張寧要了過來,最后張寧還是選擇了羽毛球。
張寧特別尊敬場上有拼勁的人,這跟媽媽的教育不無關系,因為媽媽最喜歡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所以鄧亞萍的勇氣和拼搏精神對張寧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雖然練起球來是一個很拼的人,但張寧的確屬于晚熟型的。從年齡上說,張寧是跟葉釗穎是一批的,比龔智超還要大兩歲,但2000年奧運會參賽陣容中卻沒有她的影子。2001年張寧想要退役,但李永波教練對她進行了鼓勵。2003年的世錦賽上,張寧終于站在了女單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上,埋藏在她心中十年的陰霾一掃而去,那年她已經28歲了。此后張寧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奪得多站公開賽冠軍,并獲得了作為運動員的最高榮譽——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
張寧不斷進入人們的視野,她的年齡也不斷讓人們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堅持到2008年嗎?”“你什么時候會考慮退役?”等等。對于張寧來說,多打一年她的年齡就會大一歲,到今年張寧已經31歲了。但奇怪的是,張寧比小她好幾歲的隊友跑得還歡、拼得還猛。有時比賽奪冠回來之后,李總教練會跟她開玩笑地說:“看來沒人能打過你啊。”
其實張寧的心里最清楚,奪冠不是那么容易的。因為有傷,單是腳上的固定就打了八年,每次訓練之前都要把腳用繃帶裹得跟粽子似的,這樣練的時候,有傷的地方就不會動得厲害了,一天兩練就要裹兩次,拆兩次。
張寧對我說:“到現在為止,我一直在說我所有的一切都貢獻給了羽毛球。小時候,別的小朋友們玩樂的時候我就開始訓練。我11歲的時候就已經住單身宿舍,早晨五點半就要起床穿好所有的訓練服裝,一切都要自己打理。現在,別人都有雙休日,但我們只有一個禮拜天,而且有的時候禮拜天還要奔波于各個比賽中,的確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是羽毛球給了我很多很多,所以我覺得有痛苦更有快樂!”
(《羽毛球》雜志 姚俐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