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火了,此時的他只能用無可奈何來形容。“每次比賽,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和陶菲克身上。就像陶菲克說的,‘你們不要再問我關于林丹的事’。其實我也一樣,我也被問得很煩。我和他平時的交往很少,主要就是媒體的原因,每次都把我倆之間弄得針鋒相對、火藥味很濃,這讓我們的正常交往已經變得不可能。”如今的現狀,讓林丹不得不這樣認為。
奪得職業生涯首個世錦賽冠軍,又在日本公開賽上對陶菲克取得“血洗”式的勝利,林丹依然承認,陶菲克仍然是世界男單最好的選手,也始終是他的目標。“世錦賽冠軍的價值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對我有很重要的意義。”林丹說,“這個冠軍到手,心里會覺得踏實點,也向我的對手證明我有這個能力去奪取冠軍。”
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到2005年世錦賽,如今人們對于林陶之爭的關注,又即將轉移到多哈亞運賽場。其實,兩人的爭斗早在2002年釜山亞運會就已經開始。當時,中國男團在半決賽中遭遇印尼隊,出任第一單打的林丹0比2不敵陶菲克,最后中國隊1比3失利。“當時我們的男雙比起印尼的兩對還差很遠,所以第一場單打輸了,取勝的希望就很渺茫。”林丹回憶說。特別是第二局,林丹在14比12(15分制)領先的情況下輸掉比賽,令他至今印象深刻。“賽前都說陶菲克的狀態不是很好,可那場之后我就知道,陶菲克沒有退出男單冠軍的爭奪。”最終,陶菲克在釜山獲得男單冠軍,登上亞洲之巔。“那次我只參加團體賽,只打了一場球就結束了亞運會,后來每天的任務就是幫隊友攝像,11天下來機器都被我玩熟了。”林丹郁悶地說。
“陶菲克是很會把握機會的選手。他已經取得了大滿貫。別人再出色,講再多也沒有用。”所以,林丹不愿意和陶菲克斗嘴上功夫,也不在意陶菲克究竟又說了些什么。但“林丹愿意贏,就讓他去贏吧”這樣的話,還是傳到了他耳朵里。“像他這樣的選手,什么沒經歷過?輸一次對他沒什么影響。他現在的心態是最舒服的階段。他可以不用管球迷大老遠地跑來為他加油,也許他是比較自我一點。但我能理解。”在某些時候,林丹和陶菲克是要置對方于死地的敵人,也會是惺惺相惜的關系,“就像李宗偉或者蓋德偶爾贏了我一次,我也會對自己說‘他僅僅是贏了一次而已,他又不是世界冠軍’。”若不在同一個時代,林丹和陶菲克也許會是最好的朋友,但一旦成為命中注定的對手,就只能是針尖對麥芒。
比起與陶菲克每次你死我活的較量,媒體的緊追不放才是令林丹苦惱的。“我的對手又不止他一個,要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男單,我不能只盯住他一個。單考慮我要戰勝某個對手,那我永遠達不到最高的境界。”
林丹甚至認為2006年對陶菲克的連勝也有運氣的成分。“過去我和陶菲克的交手機會不多,大概一年一兩次。但今年連續和他交手,對我是件好事。也是因為過去的失利,讓我現在懂得珍惜。”林丹說,“我亞運會上最主要的對手只有三個:陶菲克、李宗偉、鮑春來。陶菲克是個非常聰明的選手,也很有經驗。一來這次他可能覺得沒有把握戰勝我,但我覺得更重要的,也是他不給我機會去了解他。”
(東方體育日報 鄒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