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杯,成為中國男雙和混雙的滑鐵盧。冠軍分別屬于印尼的馬基斯/漢德拉、諾瓦/莉莉安娜。一場變革,對中國雙打來說已不可避免。“為了明年5月1日開始的奧運積分賽,中國混雙需要更多的新組合,以6到7對配對投入到奧運備戰(zhàn)中,最后有3對組合取得奧運參賽資格。新的組合,將在亞運會前后有定論,張軍/高崚也不排除拆對的可能。”當總教練李永波平靜地宣布這一消息時,也意味著兩屆奧運會冠軍張軍/高崚,從1999年攜手至今,遇到了“七年之癢”的瓶頸。
高崚/黃穗昨天戰(zhàn)勝隊友楊維/張潔雯奪得世界杯女雙冠軍,但這并不能讓高崚真正高興起來。在此前的混雙半決賽中,張軍/高崚0比2不敵印尼組合諾瓦/莉莉安娜,以一場失利結束了這對混雙奧運冠軍的2006賽季。多哈亞運會上,高崚將與鄭波臨時搭檔,參加混雙的角逐。
2005年世界杯,高崚因傷缺席,張軍/高崚也因此缺席了這一21分制的首項大賽。直到今年3月的成都大師杯,張軍/高崚首次在21分制比賽中亮相,決賽中他們1比2不敵謝中博/張亞雯屈居亞軍。而年初15分制的德國、全英公開賽上,張軍/高崚均沒有讓冠軍旁落。21分,成了他們的新課題。
“也許是年齡大了,拼勁不像以前那么足了。參加公開賽,好像也是打成什么樣就什么樣。”馬德里世錦賽前,高崚在晉江集訓時這樣說道。這一年,他們只在馬來西亞公開賽上收獲了一站混雙冠軍。但世錦賽絕對不同。說起來,這是兩人的第四次世錦賽了,但只在2001年拿到了混雙金牌。“世錦賽我們也是滿懷信心去的,結果被人打得劈頭蓋臉。”高崚無奈地說。他們在1/4決賽中被英格蘭混雙組合克拉克/克洛格淘汰。
世錦賽上三對混雙無一對晉級四強,這讓中國隊有點坐不住了。回到北京,李永波表示除了張軍/高崚的配對比較穩(wěn)定之外,其余組合都將面臨重組。然而,日本公開賽八強、中國公開賽四強、世界杯四強,讓李永波在談到這對奧運冠軍時改變了態(tài)度。“中國隊需要更多新的混雙組合,大致形成6-7對。張軍/高崚也不排除拆對的可能。”李永波說。
“說實話,問題出在哪里我也說不清,但就是覺得打起來別扭。”高崚苦惱地說。“現(xiàn)在這種狀況,我也有責任。比賽中,別人常覺得我遇到困難就放棄,但我并不這樣認為,我沒有。但場上的表現(xiàn)就是會讓人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
在2004年以前,因為宿敵韓國黃金搭檔金東文/羅景民的存在,高崚常說每次比賽“像是提著刀上去砍人”。而隨著受到印尼、英國、泰國等更年輕的對手沖擊,“軍崚天下”組合要保持好的戰(zhàn)績越來越難。
到2008年,張軍31歲,高崚29歲。在中國奧運歷史上,伏明霞以3枚金牌成為獲得奧運金牌數(shù)最多的運動員。如果張軍/高崚能在2008年的北京實現(xiàn)三連冠,他們不僅可以追平伏明霞的紀錄,還將成為唯一連續(xù)三屆奧運會摘得金牌的選手(組合)。“張軍/高崚的年齡不是問題,在世界混雙隊伍當中,比我們年齡大的有的是,像埃里克森已經(jīng)36歲了,主要還是訓練基礎和臨場發(fā)揮。”李永波認為。
在談到能否堅持到2008年時,張軍曾非常機智地應對媒體:“如果我們2008年還能奪冠,只能說明中國混雙后繼無人。”但如果張軍、高崚這對并肩戰(zhàn)斗了7年的冠軍組合必須面臨“分手”,只能是令人唏噓的一件事。
(東方體育日報 鄒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