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名不見經傳的上海小將王儀涵在羽毛球世界杯上從替補起步,成為中國羽毛球隊里最年輕的世界冠軍。這個冠軍,來得及時,很可能成為重振上海羽毛球的一針“強心劑”。
震動:走路都昂起了頭
說起來,“乒羽”是一家,與“出產”王勵勤的乒乓隊的強勢相比,上海羽毛球隊近年來簡直就是“被人遺忘的角落”。隊伍成績不佳,外界關注自然就少。隊員感覺“疲掉了”、“沒動力”、“看不到希望”。畢竟,自1988年上海組合史方靜/王朋仁搭檔奪得羽毛球世界杯賽混雙冠軍后,上海運動員告別羽毛球世界冠軍已經18年。
一夜之間,王儀涵的這個冠軍,震動了上海羽壇。一位教練開玩笑地說,現在啊,我在基地里走起路來都能抬頭挺胸了。新上任不久的上海羽毛球女隊教練史方靜說,隊員現在沖勁十足,精神面貌比以前好很多。
啟示:上海人可以打好
王儀涵的成功,和當初王朋仁、史方靜的成功一樣,證明了上海人可以打好羽毛球。上海羽壇有好苗子,也不缺好教練。王儀涵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而且,說來也巧,她的啟蒙教練正是18年前的老冠軍王朋仁。進了市隊后,她又遇到了程演、蘇雄。這些當年上海羽壇的佼佼者,目前依然耕耘在培養未來冠軍的第一線。
王儀涵甚至讓人改變了對上海姑娘的“成見”。以往上海隊員在國家隊教練心中,多是驕嬌二氣重,吃不起苦,人又“悶”,不愿主動與人交流。但王儀涵完全倒個個———她開朗大氣,練得狠,能吃苦,輸得起,場上見了老隊員敢打敢拼。
未來:不被冠軍沖昏頭
王儀涵的這個冠軍提神鼓氣。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冠軍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上海羽壇仍應保持清醒的頭腦。
王儀涵的這個冠軍,多少有些運氣的成分。奪冠前王儀涵的國內單打排名,只在16名左右。國家隊的教練唐學華點評王儀涵時說:“論實力她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只能說她抓住了機會。”另外,王儀涵本身最大的問題是穩定性不夠,遇強不弱,遇弱不強。
另外,上海羽毛球隊目前光出一個王儀涵還遠遠不夠。女隊目前雖除王儀涵外,還有朱琳、邰藝分別在國家一隊、二隊效力,但其他隊員水平目前還不高,女雙甚至只排126位。男隊團體水平雖高一些,但主要依靠老隊員。希望王儀涵的這把火能繼續燒下去,點亮上海羽毛球的復興路。
(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