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趙劍華用飄逸、靈動的動作不知征服了多少球迷,在底線附近的跳起扣殺,更被球迷們喻為趙劍華的標志性動作;
13年后,已經退役多年的趙劍華依然備受球迷的追捧,當年的“天王”,正在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書寫著自己的生活……
貼上業余標簽
雖然貴為當年的羽壇四大天王之一,可現在的趙劍華卻實實在在是個“業余選手”。自三年前從新加坡回到國內,趙劍華并沒有選擇擔任專業教練,而是成為了一家著名體育用品牌公司的形象代言人。為了推廣品牌,趙劍華需要經常參加一些業余比賽和球友的交流活動,也因此不得不選擇過起了一種“飛人”的生活。廣州、哈爾濱、大連、秦皇島……趙劍華的生活狀態就是不停的往返于國內的一些城市。
從專業賽場走到業余賽場,雖然是運動的強度減少很多,但是趙劍華的“參賽次數”卻增加了很多,如今,和業余選手的交流切磋占據了趙劍華的大部分時間。趙劍華說,“現在羽毛球運動普及率很高,打球的人越來越多。我很愿意和他們進行交流,和他們說說自己的打球心得,給他們做些指導。”
在業余賽場上,趙劍華的表現自然是游刃有余,根本不用使出全部功力。對此趙劍華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業余選手打球需要控制球的節奏和水平。主要是要讓參與的業余選手能夠打到球。因為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如果你一上來沒多久就把對方打下去,會讓活動失去意義。況且我也不需要再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就算打敗了對方也不能證明你有多強。相反,球來來回回也是和對方交流的過程,和業余選手打球恰恰需要這樣的一個過程,我覺得這樣的過程也應該是活動舉行的初衷。”
雖然業余球場比不得專業來的激烈,但趙天王還是遭遇了個小小的“挫折”。前一段時間,趙劍華打球的次數減少了很多。這是因為在今年4月的一次表演賽中,一個簡單的跨步動作卻讓趙劍華大腿意外拉傷,“可能是年齡大了,再有就是自己也缺乏相應的力量訓練。不過現在已經好的差不多了,打球基本上已經沒什么問題了。”
說起最近又去了哪些城市,趙劍華向記者介紹道,“前幾天剛剛去日本回來。去那倒不是打球,主要是講課,給他們培訓教練,還是和業余的有關。”現在,這位貼上“業余”標簽的球王儼然已經打出中國,“飛”向亞洲了。
“只有羽毛球最得心應手”
盡管掛拍已經有13年的時間了,但是趙劍華在羽毛球愛好者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并沒有改變,他的技術風格至今被很多球員和球迷所津津樂道。談到這些,趙劍華只是說:“其實也沒什么,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風格,可能當時我打球大家看著比較舒服,我的打法讓他們覺得很過癮。”
雖然不再是專業運動員,但是趙劍華經常通過電視、報紙了解羽毛球界的一些信息和動態。到了世界大賽,只要有電視轉播,他必然是最忠實的觀眾。說到現在的男單高手,趙劍華比較欣賞林丹和陶菲克。至于誰最像自己,趙劍華表示,“不希望任何人像自己。現在的世界羽壇已經不是我們打球當時的那樣,好多都發生了變化,況且每一個運動員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
在趙劍華的生活中,羽毛球早已經根深蒂固地溶進了他的生命中。退役之后,趙劍華先是在新加坡讀了三年的工商管理。畢業之后,趙劍華嘗試了公司職員、飯店合伙人、解說員的工作,但最終他還是回到了潔白的羽毛球身邊,趙劍華覺得:“每個不同的行業都有自己的特性,自己可以去了解也可以去學習,但是做起來還是羽毛球最得心應手。”
6年前,在廣西南寧,趙劍華和前世界冠軍、妻弟吳文凱經營了一家主要面向小學生的羽毛球俱樂部——“文凱劍華羽毛球俱樂部”。在培養青少年羽毛球方面,文凱劍華羽毛球俱樂部在整個南寧市都應該算是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一家。大多數學生家長沖著“趙劍華”這個金字招牌,紛紛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到俱樂部鍛煉。目前他們的羽毛球俱樂部從小到大,還開了分校。趙劍華的羽毛球俱樂部現在在廣西很火,學生人數基本上保持在150人以上,有時甚至可以達到200多人。雖然趙劍華經常出差,但是他只要有空就會來到俱樂部指導這些孩子,并與俱樂部的教練商討訓練計劃。
六年多來,趙劍華在俱樂部中也發現了一些打羽毛球的好苗子,他說:“至于他們能否成才,關鍵還是他們將來的身高、身體條件以及心理素質,而這些都要看他們自己。”
現在已經有五、六名隊員從文凱劍華羽毛球俱樂部中被選拔到廣西省隊。
幸福的四口之家
2003年,在新加坡生活了近十年后,趙劍華毅然選擇了回國。“當時去新加坡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所以回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2003年回來主要是為了我兒子。雖然他出生在新加坡,但是他適應不了當地的氣候,經常咳嗽。大夫診斷后說我兒子有得哮喘的跡象。我夫人就帶著孩子先回國了。一年后,孩子的身體恢復的不錯,我也就回來了。”一席話,不難發現家庭在趙劍華心中的重要性。
現在,趙劍華和妻子吳文靜已經擁有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兒子趙俊頡今年六歲,在上學前班;女兒趙璟榕只有兩歲。說到自己的家庭,趙劍華覺得自己的妻子很辛苦,因為自己總是出差,在家的時間很少,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妻子來打理,很辛苦。不過吳文靜很支持趙劍華的工作,她說:“我挺支持他的,因為他在外奔波也是為了我和孩子們能夠生活得更好一些,他這樣做也是為了這個家庭。”
自古就有一個“子承父業”的說法。談到兒子,趙劍華只是希望他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雖然他心里希望兒子將來也能打羽毛球,但是他和妻子將來都會尊重兒子的任何選擇。將來即使兒子選擇了其他的行業,趙劍華和妻子都會盡力幫助他。看到爸爸經常出現在電視機里,
趙劍華的兒子小俊頡多多少少也知道自己的爸爸曾經是個很有名的人物,但是趙劍華卻說自己的兒子并不崇拜自己。
摘下昔日輝煌的光環,生活逐漸趨于平靜,遠離了鎂光燈的趙劍華感到的最大幸福還是他的四口之家。雖然空閑的時間不多,但是只要有時間趙劍華就會和兒子、女兒一起玩耍,捉迷藏、打打鬧鬧……
(《羽毛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