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隊和印尼隊在羽毛球的世界里都是"冤家對頭",相互之間的交鋒不知道制造了多少經典。但同時,印尼羽毛球也曾經是中國羽毛球發展的推動力量之一,兩者之間的確存在"共生"的關系。其實,在本質就是"競爭"的體育世界里,誰都知道,要是失去了對手,那就不好"玩"了……
2004年湯姆斯杯,2005年蘇迪曼杯,2006年湯姆斯杯,再加上多哈亞運會男團小組賽和半決賽,中國羽球一直力壓印尼隊。作為羽毛球界多年的霸主,團體大賽中的印尼隊似乎一夜之間就落到任中國隊宰割的地步。多年不倒的印尼羽球,真的是衰落了嗎?
團體賽,中國有“盤外招”
中國隊總教練李永波就堅決反對這個觀點。他指出,從4日的男團半決賽來看,印尼隊其實還是很強大的,并非實力下降,而是中國隊打團體賽擁有獨特優勢———“我們隊員意志比較堅定,克服困難的能力也比較強”。
此言不虛。對印尼隊的半決賽中,場外因素是一抓一把———印尼拉拉隊制造的超高分貝“噪音”讓人頭暈目眩,裁判的錯判、誤判也層出不窮。但多次出任第一單打的林丹體現出了極強的抗干擾能力,為本隊開了個好頭;而年輕的陳金在關鍵第3場比賽中,面對幾天前剛剛擊敗自己的對手西蒙,就牢牢把握住了主動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倒是西蒙表示,陳金幾次向裁判抗議使自己的情緒產生了波動。
即使如此,西蒙戰勝陳金的機會也并非沒有,而印尼的第二雙打哈迪延托/錢德拉與謝中博/郭振東更是殺得痛快淋漓。
有斷層,但沒有衰落
上述事實似乎證明,印尼羽球并未露出“衰落”跡象,只是中國隊在特定比賽中有優勢明顯。而這個觀點,印尼羽毛球協會主席蘇迪約索卻不完全同意。
蘇迪約索承認,多年為印尼頂住“半壁江山”的陶菲克由于年齡的原因,的確開始走下坡路,年輕的西蒙還需要兩三年才能成熟。而雙打組合與當年的奧運冠軍陳甲亮/西吉特相比,更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再加上張海麗出走后、長期沒有起色的女子項目,因此,說印尼羽毛球存在“斷層”問題是完全正確的。
不過,任何擁有深厚傳統的體育項目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崩潰”。蘇迪約索透露,印尼國內還是很有一批有潛力的好球員,只不過是沒機會接受國際大賽的磨練,假以時日,焉知其中不會再出一個陶菲克呢?
(燕趙都市報 彭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