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炯亞特蘭大痛失金牌,羽球名將揮別賽場新生活 |
從2007年1月1日起,CCTV-5的全新欄目《我的奧林匹克》和觀眾見面。《我的奧林匹克》每集講述一個體育人和奧林匹克的故事,有運動員,也有幕后的體育人。本期節目的主人公是亞特蘭大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銀牌——董炯。
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留下了一個催人淚下的瞬間,四年后當希望化為泡影時,他選擇了新的方式堅持,董炯在淚水中找到堅持的理由,在堅持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董炯羽毛球俱樂部,在董炯辦公室的墻上,掛著兩張最珍貴的照片,其中一張記錄了他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決賽中的一個瞬間,那一年年近22歲的董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這個來自北京的大男孩在決賽中輸給對手,站在領獎臺上的他失聲痛哭。談到當時的感受,董炯說:“在一個需要證明自己的時候,我雖然是第二,但是至少自己覺得我站在這行列當中,站在世界前列當中。” 在北京羽毛球隊所在地什剎海體校,17年前董炯就是從這里開始了羽毛球之路,昔日的訓練館已經被籃球場所取代,但不變的是董炯心中那段難忘的記憶,“以前這里是3塊排球場地,我們是7塊羽毛球場地,以前排球隊訓練都是男排在里面,女排在外面,以前排球隊用了場地我們就用不了了。”董炯回憶說。艱苦的訓練條件并沒有改變董炯樂觀的訓練態度,胡同中的一磚一瓦都成為他少年時期的難忘記憶。董炯說:“我在什剎海待了這么多年,原來跑步這種胡同經常串,以前沒有地方,就在外面跑,在后海這么多年很有感情,畢竟在這里訓練生活,現在變化也很大。” 憑著自己的努力,董炯在1991年獲得了一個在國家隊代訓陪練的機會,盡管是代訓陪練,但是對當時的董炯來說已經非常滿足,“我有機會能來國家隊, 不管是不是代訓,我有機會訓練,我有場地有這種環境,我就非常知足,我就只知道我去努力,我就失去刻苦訓練的。”董炯說。 1993年底,中國羽毛球隊全面新老交替,這使得董炯這批年輕隊員有了參加世界大賽的機會。1994年5月,董炯參加了湯姆斯杯羽毛球賽,在與馬來西亞的半決賽中,董炯作為第二單打迎戰王友福,比賽一開始董炯大比分領先,但是后來他越打越糟,最終輸掉了比賽。這次經歷讓他回國后遭遇了一個小小的尷尬,董炯回憶說:“回國以后我們出去吃飯,我們打車的時候,那個司機說前幾天有個北京小伙打得那叫個臭,上來先是領先,后來就沒勁了,我當時就在那里聽著,在那里樂,當時他也沒認出我來,我就覺得挺窩囊的。” 那時候的董炯還不被人說熟知,但兩年之后,董炯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表現,使他被許多人所認識,在那屆奧運會上,年輕的董炯戰勝了當時的西德克等世界強手進入決賽,決賽中的對手是年初剛剛戰勝過董炯的丹麥人拉爾森。比賽中拉爾森豐富的經驗和出色的發揮讓年輕的董炯并沒有太多機會就輸掉比賽。“那一瞬間都是空的,現在想想整個過程都是你每一天在積累,那個過程有酸有甜什么都有。所以現在在想人生的這個過程就是慢慢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去品嘗他,然后你去往上走,自然就有結果。”董炯說。 輸掉比賽后,董炯靠在墻上失聲痛哭,李永波拍著他的肩膀鼓勵說:“打得不錯,四年后的奧運會冠軍就是你的。”在四年后的奧運會賽場并沒有出現董炯的身影,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的膝蓋傷勢,董炯說:“99年的時候我膝關節受傷,然后打封閉。” 那次受傷之后,董炯漸漸淡出了球場,當他的隊友在悉尼奧運會上勇奪四枚金牌時,他已經開始謀劃自己新的事業,董炯深情地表示:“我有比賽成績、大賽經驗、技術水平,我要把他帶給下一代人,在這個行業當中再去發揮我自己的價值。”2002年董炯在北京一所小學內創辦了一個現代化的羽毛球俱樂部,這些孩子即使俱樂部的隊員,又是這所學校的學生,他們每天可以安心的訓練和學習,談到自辦俱樂部的初衷,董炯說:“過去人們的觀念都是干體育的學習都不好,我要改變它,其實干體育的每個人都很聰明,我想讓這些孩子學習好之余還能多一項體育的技能,對他學習只有好處,打球上不去了,我還可以上大學。”如果羽毛球運動員的發球都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那么這個俱樂部就是董炯一次新的發球。 《我的奧林匹克》播出時間: 首播:中央一套 每周一至周五晚21:42--21:52 重播:中央五套 每周一到周五晚22:05--22:15 第二次重播:中央五套 次日11:50-12:00 (搜狐體育) |
※ 藍天羽毛球商店>> 羽毛球新聞>> |
http://www.gwtzw.cn E-mail: bbeshop@163.com |
[羽毛球拍][羽毛球線][羽毛球][羽球服裝][羽球鞋襪][網羽拍包][羽球配件][羽球VCD][網球用品][訂購方法][羽壇風云] |
[相約球場][羽球論壇][羽拍論壇][技術論壇][賽事論壇][客戶留言][電視預告][錄像下載][世界排名][羽球知識][羽球技術][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