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混雙新星:兩大優勢超前輩,欲重演奧運奇跡 |
印度賽成功奪冠對于中國羽毛球混雙組合何漢斌/于洋有著雙重的意義。在瑞士公開賽后躋身混雙奧運積分四強的中國小將再進一步,成功超越了第三位的印尼名將林培雷/瑪莉莎,提前一輪“出線”。為進軍奧運添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碼的同時,也為暫居第五的隊友謝中博/張亞雯在亞錦賽躋身積分四強提供了條件。作為國羽混雙的希望之星,小將何漢斌/于洋極有可能在北京奧運會上為我們帶來新“驚喜”。 優勢:“希望之星”沒有包袱 07年丹麥羽毛球公開賽上,何漢斌/于洋贏得了第一個配對之后的超級系列賽冠軍,賽后國際羽聯官網就表示出了對這對“希望之星”的極大興趣,盛贊為中國混雙的新希望。奧運會上,何漢斌/于洋作為小將,沒有包袱,對手對于他倆的技戰術也缺乏了解,他們也就更有可能超水平發揮。同時,22歲的何漢斌和于洋正是當打之年,體力好,場上敢拼敢搏,沒有什么心理包袱。 雖然高凌/鄭波和二號混雙謝中博/張亞雯的狀態一直很穩定,但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凌/鄭波早已成為各國混雙組合的“眾矢之的”,北京奧運會壓力很大;而謝中博和張亞雯兩人都存在兼項的現象,體力會成為比賽最大的障礙。謝中博、郭振東搭檔男雙,而張亞雯則要兼顧和魏軼力女雙的組合。雖然于洋也兼項,但是作為小將,年輕就是資本,不存在體能問題。 不足:缺乏經驗 客觀而言,何漢斌/于洋最大的不足就在于缺乏經驗,尤其是奧運會比賽的經驗。羽毛球不僅僅是一項體力和技術的比賽,更多時候心理也可以決定一場比賽的勝負。而小將在這方面尤其顯得不夠“老道”。但是在經過各種大賽和小賽的洗禮之后,也許,他們就會成為中國羽毛球混雙組合未來的希望。 展望:奧運奪金不是夢想 近幾屆奧運會上羽毛球比賽總有一個奇怪的慣例,就是混雙的金牌并不是賽前的“頭號熱門”所摘的。比如2000悉尼奧運會年,那時只是無名小卒的張軍高凌,就擊敗了韓國的奪冠熱門金東文羅景民組合,爆冷摘得金牌。而雅典奧運會上張軍高凌的衛冕成功,也是有一定的運氣成分,頭號熱門金東文/羅景民淘汰就爆冷出局,多多少少成就了他們的衛冕之路。 2004年,高凌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如果08年北京奧運會混雙還是需要她的“挺身而出”,只能說明中國混雙“后繼無人”。目前,何漢斌/于洋的奧運積分已經足夠,進軍北京奧運已不是問題。那么,結果究竟會如何呢?也許,他們就是下一個奧運傳奇。 (搜狐體育) |
※ 藍天羽毛球網>> 羽毛球新聞>> |
http://www.gwtzw.cn E-mail: bbeshop@163.com |
[羽毛球拍][羽毛球線][羽毛球][羽球服裝][羽球鞋襪][羽拍包][羽球配件][運動護具][教學光盤][網球用品][訂購方法] |
[藍天論壇][羽拍論壇][客戶留言][相約球場][羽壇風云][羽球明星][世界排名][電視預告][錄像下載][羽球知識][羽球技術][返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