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失去小時打球樂趣 ,退役后希望學李寧大哥 |
第1頁:陪練更迭 林丹還是一哥 第2頁:考驗像風雨
人生是操場 第3頁:他是不可多得的 拯救了李永波也拯救自己 第4頁:用獨處化解壓力
漸漸失去打球的樂趣 第5頁:無形的墻 5月17日晚的蘇杯頒獎儀式前,國際羽聯為林丹單獨舉行了一個儀式,頒出的是國際羽聯2008年度最佳男運動員獎。連續三年榮膺這項榮譽,林丹是世界羽壇第一人。這是對他四年征戰、三屆蘇杯格外的嘉獎。 四年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在林丹參加的三屆蘇杯中,中國隊實現了三連冠。四年的時間更不算短,這幾乎是林丹職業生涯最黃金的四年。這四年里,因為陶菲克、李宗偉這兩個令人尊敬的對手,才讓世界羽壇風起云涌,也才讓林丹格外感激這四年。 趕在5月18日零點到來之前,林丹穿過廣州體育館層層包圍,離開了這片戰場。身后還有一起參加完新聞發布會的總教練李永波和隊友王儀涵,林丹一人沖在最前。就像這四年來他一直扮演的角色。 偶爾停下腳步滿足球迷的合影要求,身后爆發出的激動尖叫,仿佛與他無關。有媒體繞著他商量能不能做個專訪,林丹繼續大踏步向前,把眾人統統甩在身后——這只不過是又一次的加冕。 但是這一晚和以往好像有些不同,這個一臉冷酷的人在這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希望林丹回到08年之前”。 這一晚的決賽前,連續悶熱了一周的廣州下了一場陣雨。但是下午6點的廣州體育館,卻熱得出奇。十多個觀眾入口處,志愿者高舉著“紅色加油棒,創造紅色海洋,中國加油”的引導牌。每個從這里涌向看臺的球迷都從志愿者手中接過一對對“紅色加油棒”。引導牌上的林丹手持加油棒,這就是偶像的力量。很多球迷就是沖著他來的。 陪練更迭 林丹還是一哥 廣州體育館門前,早已聚集了一群手持國旗的中國球迷。十分鐘后,中國隊的大巴駛到運動員入口處。志愿者手拉手站成一排,現場秩序井然,肅穆得只聽到相機快門的咔嚓聲。只在全隊快下完的時候,人群里出現一陣騷動,下意識地往前擠了擠。原來是走在隊伍最后的林丹出現了。男單主教練夏煊澤回過身去給林丹“護駕”。球迷們克制著心中的激動,目送中國隊步入決賽的戰場。 林丹不是第一個登場的選手,但卻是第一個在決賽場地上熱身。此時,中國隊的混雙組正在場地一側的幕布后面進行上場前的準備。當天給林丹擔任陪練的,是2007年世青賽冠軍諶龍。(五天后,在全運會預賽團體賽中,代表八一出戰的林丹0比2負于福建隊諶龍)而在那之前,站在球網另一側的是陳金,和更早之前的鮑春來。陪練換了一任又一任,林丹還是隊中的大哥。 2007年格拉斯哥,中國隊小組賽中和剛剛升至爭冠組的馬來西亞相遇。最后一盤由林丹對陣李宗偉,李宗偉以兩個21比17擊敗林丹,為大馬挽回一絲顏面。這是那屆蘇杯國羽丟失的唯一一盤球,也開始了李宗偉團體賽全勝林丹的紀錄。回國后,終身顧問湯仙虎將全部精力放在林丹身上。一年后助他在北京奪得奧運會冠軍,決賽對手正是李宗偉。 2005年北京,是林丹的首次蘇杯。也是李永波上任后首次實現三杯聚首(湯姆斯杯、尤伯杯、蘇迪曼杯)。慶功宴上,林丹流下了眼淚。他未曾經歷2003年埃因霍溫痛失錦標的折磨,卻承受了2004年雅典眼睜睜看著陶菲克衛冕奧運冠軍的創傷。蘇杯決賽中,面對陶菲克賽前的公然挑釁,那一晚,林丹用2比0回敬對手。 [1] [2] [3] [4] [5] [下一頁] (搜狐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