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參賽,李宗偉來到上海,大腕缺席中國公開賽的陰霾被驅散。但組委會卻無法就此長出一口氣,因為人是來了,但世界冠軍們的狀態、表現出什么樣的水平還需通過比賽來檢驗。
中國羽毛球公開賽是本年度世界羽聯超級賽系列賽的最后一站,組委會廣發英雄帖,球員們也希望能夠在收官之戰上為一年的征程畫上漂亮的句點。可在賽前,蔡赟/付海峰因傷退出,蓋德、李宗偉紛紛表達了不來上海的意愿,甚至有消息說林丹也將放棄衛冕的機會。盡管最終,上海的球迷們能夠有機會親眼目睹到林丹、李宗偉的表演,但這表演是否“精彩”仍然是一個問號。
其實,并不是球員們打算出工不出力,某種程度上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國家隊總教練李永波說了大白話,“世界羽聯一年的比賽太多了,超級聯賽、大獎賽、世錦賽等等,加上隔年舉行的蘇迪曼杯、湯尤杯,可能一年有40多場比賽。”如果運動員沒有很好的訓練而參加比賽,就很容易造成傷病,從而影響到運動壽命。
羽聯現行的積分規則造成運動員們不得不疲于奔命。因為世錦賽、奧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的名額都需要通過積分來產生,而參賽次數則是獲得高積分的基礎。按照羽聯規定,世界排名是根據運動員在10站比賽的積分,如果一個運動參賽次數超過10站,用成績最好的10站來計算,如果只參加了8站則只相加8站賽事的積分。
尤其對于中國運動員來說,比賽的壓力會更加大。一方面,世界羽聯對于某個國家參加世錦賽、奧運會的名額總數做出了嚴格限制,比如奧運會上要想拿到3個單項入場券,就必須在世界前四種占據三個席位。
另一方面,水平較低的運動員每站打上一兩輪就出局,然后休息好多天再打一兩輪,相對輕松,中國運動員往往打到最后,體力消耗會更大一些。李永波表示,要想取得一個比較好的世界排名,一個運動員應該保證在全年參賽在15站左右。
明年,中國將啟動羽毛球聯賽,這對于已經略微超負荷的球員很可能是“雪上加霜”。李永波坦言,如何協調好國內聯賽與國際比賽是當務之急。基于創辦國內聯賽的諸多意義,聯賽勢在必行,李永波說:“很多東西都是有得必有失,既然我們要大力搞好聯賽,廣大球迷和媒體需要做好國家隊在明年的國際比賽中成績下滑的心理準備。當然,教練組會盡一切努力,協調好聯賽以及國際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