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聯賽剛剛拉開大幕。正所謂萬事開頭難,當“羽超”在商業運作和營造賽場氣氛方面毫無經驗之際,廣州毅然出手“救場”,在極短的時間內籌備了本屆聯賽的排位賽,對此,國家乒羽中心主任劉鳳巖贊不絕口……
“廣州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接手,在這么緊的時間內進行商業運作,廣州很多場館都因為籌備亞運會而在維修中,能找到暨南大學體育館,籌備好俱樂部聯賽的排位賽,這已經很不簡單了。”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主任劉鳳巖昨天出席2009年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聯賽排位賽開幕式之后肯定了廣州的“救場”行為,他認為,羽毛球俱樂部聯賽的推行順應了這個項目的發展趨勢,羽毛球聯賽可以采取男女混合參賽的形式,這樣更有利于商業運作與推廣。
天價轉會“標王”不可取
中國羽球俱樂部聯賽排位賽從昨日起展開角逐,前3天首先進行小組賽,14個俱樂部被分為4個小組進行單循環比賽,獲得小組前兩名的隊伍挺進8強并獲得明年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的參賽資格。在昨天中午的開幕式上,14個俱樂部已經悉數亮相。今年的排位賽是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在明年正式重啟的“前哨戰”,只有在排位賽中挺進前8名,才有資格參加明年的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在參賽的14個俱樂部當中有接近1/3直到開賽前依然未能找到冠名商,劉鳳巖強調,羽毛球聯賽的重啟需要各地方隊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推行了10多年的中國乒超聯賽在運動員的轉會費上出現過501萬元(馬琳,2006年賽季)的天價,然而,乒羽中心對于羽毛球聯賽中頂級運動員的最高限薪是不超過30萬元。劉鳳巖表示,這是因為羽毛球聯賽才剛剛起步,肯定不能與發展日趨成熟的乒超相比,“在轉會問題上,我們要吸取教訓,500萬元買一個球員一個賽季,花銷太大了,除了100多萬元是給馬琳本人之外,其余的是分配給培養單位和作為聯賽獎金等,有些劫富濟貧的味道,不太合理。”他認為,乒超當年出現天價“標王”的現象值得反思,“羽超”在頂級運動員的轉會運作方面必須吸取“乒超”的教訓。
“賣主場”現象不反對
乒超聯賽曾出現“賣主場”的現象,乒羽中心允許每個俱樂部每個賽季將不超過總數一半場次的主場比賽設在非注冊所在城市。劉鳳巖表示,羽毛球超級聯賽也并不反對這樣的情況。“聯賽就是需要市場化的運作,俱樂部利用市場彌補經濟運行的不足,也是一種商業化的運作。”由于羽毛球超級聯賽采用混合團體賽制,每支俱樂部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的人數都要超過乒超,所以對于運作資金的要求必然更高。劉鳳巖估計,每個俱樂部至少需要400萬元到500萬元才能養活隊伍,這對于市場化運作也是一個挑戰。不過,羽毛球也有自己的優勢,他認為,相對于足球、籃球、排球和乒乓球等項目的國內聯賽,羽毛球是唯一可以男女“混”在一起的。“羽毛球聯賽采取的是蘇迪曼杯混合團體賽制,可以借助‘男線’去拉動‘女線’的發展,眾所周知,‘男線’的贊助一向都比‘女線’要多,這樣更有利于整個聯賽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