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國羽記名調查看一姐,6金花均缺1要素 |
在張寧、謝杏芳相繼退役后,關于誰將成為中國女單新一代領軍人物的議論一直沒有停歇,隨著今年中國女隊痛失尤杯、2012年倫敦奧運會漸近眼前,這樣的議論進一步升溫。王儀涵、汪鑫、王適嫻、蔣燕皎、王琳、盧蘭,這六朵在北京奧運會后綻放的金花,究竟誰能脫穎而出,艷壓群芳,無論是羽毛球界還是廣大愛好者,都在翹首盼望····· 等待中國女單新“領袖” 從5月的湯尤杯賽歸來后,中國羽毛球隊圍繞這次大賽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總結,其中尤杯失利原因、女單如何打造領軍人物更是總結中份量最重的部分。 在不久前的一次總結中,從男單到女單,從一隊到二隊,每個隊員都收到了一張調查表,調查的主題就是“你如何看待女單領軍人物”,內容包括:你認為女單的領軍人物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共有霸氣、膽略、智慧到大氣、事業心、張揚、天才、勤奮等14個選項;你覺得自己有信心成為領軍人物嗎?要成為一名領軍人物,你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或者你看好隊里哪名隊員成為女單領軍人物? 這是一次記名的調查,女單主教練張寧說,就是想通過這次調查深入了解隊員們是如何看待女單領軍人物的。這個調查也足以說明,打造女單領軍人物已成為當下中國羽毛球隊的一項急迫任務。 女單陷入“無核”時期,原因是多方面的 所謂領軍人物,除了要有過人的本領,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堅定的意志、堅強的內心、足夠的自信和可以擔當一切的勇氣。在一支隊伍中,領軍人物無疑是具有超強呼召力與凝聚力的核心,可以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也可以感染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前行。 在中國女單的歷史上,一直都擁有這樣的領軍人物,像上世紀80年代的李玲蔚、韓愛平、上世紀90年代的葉釗穎、龔智超,直至北京奧運會前的張寧、謝杏芳,可以說,中國女單多年以來創下的輝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們的存在。然而,在北京奧運會后,一直銜接緊密的中國女單領軍人物鏈條似乎突然斷開。 汪鑫,1985年出生;蔣燕皎,1986年;盧蘭,1987年;王儀涵,1988年;王琳,1989年;王適嫻,1990年。銜接得如此之好的年齡段充分顯示出了中國女單的人才濟濟。但是對于女單主教練張寧來說,六名女單整體實力很強大,但就是缺乏一兩個能夠具有“定海神針”作用的核心,而這也正是現在最讓她頭疼的事。翻開2008年至今的成績冊,這六名女單的戰績不能說不好,但每個人基本都呈現出一條波浪線。冠軍輪流拿,雖然都是中國的,但也說明了每個人狀態的起伏不定,這樣的現狀是無法讓教練放心的。 擁有了一流的技戰術水平,為何卻未能脫穎而出成為領軍人物呢?仔細分析一下,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在談到女單領軍人物斷檔的問題時,總教練李永波率先提到的一點是,“張寧這一批隊員退得比較晚,其他年輕隊員在當時獲得的鍛煉機會不多。如果一批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太長,就會壓掉一批人,就會影響到隊伍的人才銜接,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 正如李永波所言,2006年,已經31歲的張寧和26歲的謝杏芳仍在擔當重任,在她們之后,中生代的朱琳、朱晶晶表現平平,頂不上去,更為年輕的盧蘭和蔣燕皎則初出茅廬,還顯稚嫩。客觀上講,1984年出生的朱琳如果在那個時候能夠頂上來,她也許可以在張寧和謝杏芳迅速退役后接過領軍人物的大旗。2007年世錦賽,朱琳在張寧、謝杏芳提前出局的不利情況下,獨挑大梁,勇奪冠軍,捍衛了中國女單的榮譽,當時的她意氣風發,大有取代兩位老將的勢頭。然而好景不長,世錦賽后,朱琳很快便陷入低迷,接著又在激烈的奧運會參賽名額之爭中被更年輕的盧蘭擠掉,信心與斗志嚴重受挫,2009年便淡出國家隊。在朱琳之后,盧蘭和蔣燕皎雖然參加了2006年尤伯杯賽,但并沒有經受真正的考驗。尤其蔣燕皎,2007年因為傷病做了手術,此后受困于傷病,信心大受影響,狀態也難以恢復到最佳。 拋開上面提到的這一客觀原因,造成現在女單領軍人物“難產”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社會原因。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80后、90后們承受磨難的忍耐力相對薄弱,對于一項事業的渴望和追求似乎也不像他們的前輩那樣強烈。在這六名女單中,除了汪鑫的經歷比較曲折,其他幾人均是在比較順利地一路進到國家隊,成為佼佼者,其間均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磨難。從家庭的角度來講,她們也未曾面臨過“必須要打球,必須要拿冠軍才能改變命運”的壓力,都是獨生子女的她們都是在家庭的呵護中成長起來的,在如今選擇非常多元化的社會中,不打球也會有別的選擇。這樣的思想難免會讓她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容易放棄。在之前提到的問卷調查中,每個女單姑娘在說到誰是自己心目中的領軍人物時,張寧是唯一的答案。張寧的拼勁、意志力讓她們心生敬佩,但是,要她們自己真正做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性格決定命運,女單目前最缺的就是霸氣 “我們女單就缺像林丹那樣性格的人。”看著在場上訓練、不肯輸給隊友的林丹,盧蘭心生羨慕地說。林丹幾乎是所有女單姑娘想要學習的榜樣。霸氣、霸氣、霸氣,幾乎每名女單在回答關于性格的問題時,給出的答案都是缺乏霸氣。那么,霸氣來自哪里? 對于這樣的問題,林丹給出的回答是:“有成績才會有自信,否則你的自信是很空洞的。”他說:“我記得王儀涵去年連拿三站冠軍后,她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就表現得很自信,即使沒有像我那樣在場上喊出來,但她在場上就是那種很肯定自己的狀態。因此,如果你沒有很高的勝率,沒有冠軍,卻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一個位置上,是很空洞的。” 張寧認為,現在這六名女單缺乏一種“敢”的勁頭,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而這與她們有些柔弱的性格不無關系。 就參賽的經歷而言,盧蘭應該是六個人當中最豐富的,也是目前唯一參加過北京奧運會的女單主力。但是,盧蘭的性格不夠潑辣,思想上想法太多,過于在乎外界的看法,總是帶著壓力比賽,結果造成自己總是抓不住機會,在競爭中站穩腳跟。蔣燕皎在賽場上也缺乏一種“想要去爭”的強烈欲望,在平時的生活中,她就是這樣一種性格,而這也成為她繼續往上走的障礙。相形之下,東北姑娘汪鑫骨子里有股狠勁,在關鍵時刻豁得出去,心理素質好,抗壓能力強,具有領軍人物的風范,但由于進國家隊時間比別人晚,目前還缺乏一些自信。王儀涵平常大大咧咧,在場上有氣勢,但不夠嚴謹,容易鉆牛角尖,心態不夠穩定。正值當打之年的王琳出身羽毛球世家,出道以來一帆風順,因而缺乏一點拼勁,總覺得盡力就行,沒有逼著自己去爭去要。年齡最小的王適嫻具有90后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但比較自我,對自己狠不下來。 在張寧看來,這六名女單的個性或多或少都與領軍人物應該具備的素質有差距,需要加緊修補。像汪鑫,需要增強自信;王儀涵,需要調整好心態;王適嫻,需要進一步磨練。張寧相信,只要她們每個人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差距,盡全力去彌補,都有希望成為領軍人物。 打造領軍人物,需要耐心,更需要時間 今年5月的尤伯杯賽,中國女隊痛失冠軍,并由此引發女單急需領軍人物的強烈呼聲。這六名女單之中,究竟誰能成為領軍人物,何時能夠浮出水面,種種的疑問與猜測撲面而來,無論主教練張寧還是這六名女單都感覺時間緊迫、壓力很大。 然而,領軍人物的打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時間的歷練。翻看過往的領軍人物的成長歷程,她們幾乎都是百煉成鋼的,張寧便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從19歲尤杯受挫到28歲首奪世錦賽冠軍,再到29歲奪奧運冠軍、33歲蟬聯奧運冠軍,她成為領軍人物經過了漫長的十余年。 “她們需要的是時間,時間包含很多東西,她們要通過時間去經歷很多東西。不能說這個月練得非常好就行了,也許后面比賽可能又沒有打好。需要去經歷一次,再經歷一次,經驗會越來越多。現在,她們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2歲,還需要很多時間去成長,只是因為她們太早經歷這次尤伯杯的失利,所以要承擔很多很多東西,隊伍需要她們更快地站出來。”在男單領軍人物林丹看來,現在的女單姑娘們需要的只是時間。 “目前我們最緊迫的工作就是盡快在短時間內打造出2到3名女單領軍人物,但是,我們不能拿現在這六名女單與張寧和謝杏芳的巔峰時期相比。當張寧和謝杏芳像她們這么大的時候,水平還不如現在這六名女單,她們也是到了二十五六歲的時候才變得非常強大的。這六名女單現在還年輕,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不管是比賽經驗,還是技戰術風格,都還需要再磨練。”總教練李永波如是說。 在李永波看來,領軍人物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這支隊伍要負責任,要有相當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承受壓力的能力,不能單純講技術。而在目前這六名女單隊員當中,還沒有誰在這些方面過得硬,都還欠缺一些東西。“她們的問題是目前都還覺得自己不配這個角色,不管是比賽成績還是其他方面,都還沒有勇氣站出來,所以我們要采取辦法去促動她,幫助她們把潛能徹底釋放出來。” 目前,中國隊正在加緊打造女單領軍人物,并且已經制定了較為清楚的時間表。據總教練李永波透露,在今年亞運會之后、明年奧運積分賽之前,六名女單中一定會有人脫穎而出。我們期待新的女單領軍人物早日誕生,也希望所有關注中國女單的人們少一些焦躁,多一些耐心,相信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羽毛球》雜志 小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