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女雙混雙重配對有深意,備戰倫敦不拆沒活路 |
世錦賽后,國羽大軍對女雙和混雙兩個項目的人員進行了全新調整。常州大師賽,猶如川劇變臉,剎時間一對對新搭檔閃亮登場。熟識的面孔、陌生的搭配讓不少人一時云里霧里:配置是否合理?磨合期要多久?搭檔能否長久?成績是否提高?一連串問號隨之而至。筆者借用“聚散兩依依”之語,舍其離愁別恨之意,獨取依依之要——國羽雙打的重組,猶如天下之分合,皆在出新出強,亦如自家的沙發搬來挪去,不光圖個美觀,更為了實用。 倫敦有變,不拆沒活路 出現在常州大師賽上的國羽一線球員新組合一共六對:女雙的于洋/王曉理、馬晉/鐘倩欣;混雙的于洋/徐晨、馬晉/何漢斌、田卿/陶嘉明以及沈燁/王曉理。其中,于洋和馬晉兩人原先的女雙和混雙搭檔全部更換,而先前不打混雙的王曉理和徐晨則開始嘗試身兼兩項。 打破原有組合的最重要原因,無非是為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世界羽聯縮減了雙打名額,每個國家或地區至多在每個雙打項目上派出兩對選手參加奧運會。競爭愈演愈烈,為了出新出強,再執倫敦牛耳,國羽大軍在新的奧運積分周期開始前,主動求變,不拆就沒有活路。 在所有新搭檔中,于洋和王曉理的女雙組合尤為引人關注。用女雙主教練陳其遒的話來說,“她們是重點考察對象”。女雙歷來是中國隊的傳統優勢項目,更是奧運會力保的奪金點。“女雙須有更大的勝算”,早已成為每位教練和隊員心中雷打不動的準則。“但是北京奧運會后,于洋原來的搭檔杜婧一直受到傷病困擾,訓練非常不系統。”陳指導解釋道,“杜婧的年齡和傷病都在增加,進攻的威脅卻在減弱。我們不得不幫于洋物色新搭檔。”于是,腳下速度快、跑動能力強、殺傷力大的王曉理自然而然走進教練們的視線。“如果能配合好的話,她們將成為特點鮮明的一對組合。”陳指導說。 當然,除了于洋/王曉理,其他幾對新搭檔也絕非“亂點鴛鴦譜”,而是教練組經過縝密研究,才最終決定讓他們配起來試試效果。對此,總教練李永波給出標準:既要考慮到傷病問題,兩年以后能否勝任;又要從歷屆奧運會取得優秀成績的平均年齡來尋找最佳年齡組合,第三才是考慮是否具備了承擔大賽所需要的心理能力。 常州戰事,正逢演習時 直到世錦賽前,多數雙打隊員才被告知將和新搭檔征戰大師賽。由于時間匆忙,大家基本上沒有合練時間。好一些的,或許能磨合兩三次,像馬晉和鐘倩欣甚至一次都沒有合練,就被趕著鴨子上了架。“常州大師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演練機會。大家都是剛剛配,之間的默契肯定少一點。最少要打五六站比賽才能確定下來到底怎么樣。”李永波的話似乎也暗示了本次考察的時限。 實際上,本屆大師賽結束后,新組合們已在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意識到出現的問題,有待于日后細細磨合。 邁過情感的門檻 才散初聚,情感無疑是橫亙在隊員心里的一座山。“感覺特別別扭,馬晉怎么跑網子對面去了!”與于洋一起戰勝馬晉/鐘倩欣的王曉理很長時間適應不過來。雖不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也是常年相伴,心有靈犀的搭檔和朋友,如今隔網相望,心有悵然,一時難以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其實隊內訓練也沒少打對抗,但是站在賽場上,怎么看怎么難受。”馬晉喃喃自語道。 只要在賽場上相遇,必將有一番廝殺。這是重新組合后,許多隊員都必須面對的新問題。只有盡快邁過情感的門檻,才能重新開辟一塊新天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老搭檔之間對彼此的技戰術特點、出球習慣、甚至某些小動作都了如指掌,賽前更容易做好充分準備。或許,這也能成為一種促進。 消除兼項的不適 徐晨和于洋在很早以前曾經搭檔過混雙,徐晨自然懂得辛苦就會有回報的道理,但長時間練習男雙,他感覺自己精力不夠用了。“晚間休息、第二天早上的訓練以及安排自己的私事,肯定會和打一項時不一樣。”徐晨仔細盤算著:“我現在一天可能只吃兩頓飯,休息也少了些。”在他眼中,這些瑣事調整起來反倒比場上的磨合難很多:“比如混雙是下午1點的比賽,只能11點多吃一頓,然后晚上比賽前再墊補一點,或者是回酒店吃夜宵。再說休息,要是全天都有比賽,中午打完還很興奮,洗個澡,再整理一下衣服,根本就睡不著了。” 久未兼項的還有王曉理,這次,她和沈燁搭檔混雙。在她的記憶里,最后一次以混雙隊員身份參加大賽還是一年前的大師賽。時隔一年再度征戰混雙賽場,“常常忘記要在前面封堵,有時覺得我已經移動得夠快了,怎么有個男的比我跑得還快?這才反應過來,這是在打混雙,不是女雙。”說完,王曉理自己咯咯咯地笑起來。 與徐晨感受不同,王曉理覺得自己精力分配尚未遇到大問題,但另外一件事卻讓她頭大:自從身兼兩項,每場比賽需要帶的衣服增加了一倍,這也意味著洗衣服的時間比從前拉長了許多。“一提洗衣服我就煩!每次打完比賽都要重洗一遍,哪有時間洗那么干凈啊,拿洗衣粉泡泡就沖,晾起來第二天繼續穿。”她的女雙搭檔于洋也是身兼兩項。得,她倆的房間每天都像掛著萬國旗。 強化自信的理念 自信對小隊員來說顯得格外重要。作為二隊的小隊員,鐘倩欣似乎是在一種“發蒙”的狀態下接受了和馬晉搭檔的事實,而她醒過味來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我可別拖馬晉姐的后腿啊!” 或許是很少有機會和頂尖女選手配對參加國際大賽,鐘倩欣來到常州后就異常緊張。9月14日的適應性訓練,小姑娘被叫到一隊和成淑、趙蕓蕾、馬晉、王曉理幾位師姐一起上課,陳其遒指導親自上陣,進行多球練習。鐘倩欣的步法明顯沉重許多,移動速度也趕不上大隊員,沒接幾個球就已大汗淋漓。“鐘倩欣,和馬晉打有沒有信心?”趙蕓蕾站在一邊為小師妹鼓勁。鐘倩欣怯聲怯氣地答道:“有。”“大聲點嘛!有沒有信心?”鐘倩欣喘著粗氣,努力吼了一聲:“有!”小姑娘告訴記者,在北京偶爾會跟著陳指導訓練,感覺自己的個人實力還需提升。 首次搭檔馬晉,鐘倩欣與師姐止步大師賽八強。從第一場感覺自己速度跟不上,連貫性脫節,到第三場敢于拼搶,她感覺自己受益匪淺,最大的收獲就是增強了自信心。然而,想和搭檔一起參與奧運會的競爭,恐怕要走的路還很長。 注重身心的默契 剛剛更換搭檔,沒默契或少默契都在情理之中。對此,總教練李永波心知肚明:“新配的個人技術水平都很強,雙打和混雙都需要時間很長的熟練,這種彼此之間的默契,肯定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既然承擔了奧運重任,技戰術的配合最為關鍵。通過大師賽幾輪的實驗,新組合們都找到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對于何漢斌而言,從前的搭檔于洋屬于主動得分型,而新搭檔馬晉則屬于組織進攻、創造得分型。“還是有點不太適應吧,不過賽前我們會做好充分準備,就看誰比較穩定一點了。”幾場球打下來,馬晉和何漢斌對新搭檔都很滿意。馬晉更是用“非常鐵”來形容他們的場外私交,在她看來,只要多溝通,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經歷第一輪的考驗,于洋直言和徐晨還沒“擦出火花”:“徐晨和何漢斌的特點不同,我在場上組織球路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點改變和調整。而且徐晨還要打男雙,身兼兩項可能會比較辛苦一點,所以我就會想一些辦法讓他怎么打得輕松一點,所以在場上就盡量減少多拍,突出我們兩個的這種后攻前封的混雙特點,也希望后面能夠磨合得更好。 田卿跟陶嘉明并不陌生,兩人平時訓練經常在一起配合,感覺很合拍。但由于很少一起配合參賽,在場上有時會慢熱。田卿自省道:“我的網前比較兇狠,但是細小的技術差一些,還得練。” 對此,李永波說:“雙打高手的默契是身與心的相融,在技戰術的基礎上,心中的那份默契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歲月,調整仍繼續 常州大師賽讓多對新組合小試牛刀,隊員們有了經驗教訓,教練組也尋到了不少問題。總教練李永波強調,目前的改變是嘗試性的,僅僅算個預案:“我們想通過到奧運積分賽前的一系列比賽的考察,看這幾對新配是否比原來組合更成功、更強大。如果是,那就按照這個方案參加奧運會。如果不是,還有變的機會。因為雙打的世界排名和積分是個人帶個人的,不用按照固定組合計算。”在這種條件下,國羽大軍才敢于變陣。而新嘗試本身也不固定,充滿變數。 由于雙打和混雙在戰術跑位上會出現差異,有時候容易造成混淆。加之奧運名額有限,手心手背又都是肉,李永波開始考慮讓這些新組合慢慢不再兼項,集中精力打好某一項比賽:“有的隊員心眼多一點的,打兩項他會選,我要丟了這個保那個的,反而還亂。要是只打一項,就必須好好頂下來。我們會朝這方向努力做。” 分分合合人常態,聚散終須兩依依。只要最終實現強強聯合的目的,那么,分手也好,牽手也罷,都是快樂的。結束大師賽,國羽大軍部分主力將奔赴日本。或許經過幾站賽事的錘煉,新搭檔們將在年底的廣州亞運會上給人們帶來新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