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羽亞運解析:團體金牌補遺憾,女單欲塑新一姐 |
今年5月中國女隊丟掉尤伯杯,無緣七連冠。當時,女隊的姑娘們就發誓一定要親手奪回來。當時,國家隊總教練李永波表示,“不用等到尤杯,亞運會我們就能把冠軍奪回來!”本屆亞運會女隊名單公布,兩名新人承擔重奪女單冠軍的重任,雙打的新組合可能成為比賽中的奇兵。 盧蘭:最后時刻替補入選 在今年8月巴黎世錦賽上,王琳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女單冠軍,當時李永波就曾經透露王琳與尤杯沒有敗績的汪鑫已經入選亞運會。沒想到,僅僅時隔半個月,王琳在中國大師賽意外受傷,十字韌帶斷裂,用李永波的話說“比想象的嚴重”。盡管國家隊在第一時間安排王琳到德國進行手術并已經開始康復,但康復周期較長,她已經鐵定無法參加亞運會。 經過國家隊教練組研究后決定,王琳在團體賽中留下的空缺在盧蘭和王儀涵之間產生,最終盧蘭擊敗王儀涵入選。李永波解釋了選擇盧蘭的原因,“去年世錦賽后,盧蘭因為傷病訓練不系統,狀態的確受到影響。但她近來的狀態已有明顯恢復,手上技術頗具殺傷力,經驗也很豐富,這是我們選擇她的主要原因。另外,如果選擇王儀涵就必須要做第一單打,因為她世界排名第一。而用盧蘭的話,出場順序上就會更加靈活。”這樣,曾經在2008年尤杯出任頭號女單的盧蘭在最后一刻幸運入選。 就四名出戰亞運會的女單選手而言,盧蘭在年齡、經驗上都有一定優勢。她正處于當打之年,而且擁有奧運會、世錦賽、尤伯杯等多項大賽的參賽經驗,這是其他三人所無法相比的。經歷了運動生涯的起伏,亞運會對盧蘭而言是一個機遇,如果能夠抓住機會,她很可能走出低谷,憑借經驗的優勢重新擔當領軍人物。 汪鑫、王適嫻:新一姐就此產生 根據亞運會規則,單項每個協會只能有兩名選手參加,這兩個名額往往屬于最優秀的選手。原本國家隊已經確認由王琳和汪鑫出戰,但隨著王琳受傷無緣亞運會,單項參賽名單進行修改,王適嫻頂替王琳出戰單項。如此一來,2009年才在世界羽壇展露頭角的兩名新人將肩負起重奪亞運會女單冠軍的重任。 2009年初,汪鑫通過選拔賽成為第一個沒有進過青年隊而直接進入國家隊的選手,此時她已經25歲。當時,并沒有太多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畢竟國家隊有很多先天條件、年齡、天賦比她好的球員。隨著時間的推移,汪鑫的表現逐漸得到教練組的肯定。 2009年中國公開賽后,李永波說:“汪鑫是現在女單中年齡最大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她訓練非常刻苦,但可能上升空間不是非常大了。”今年年初,李永波說:“六個女單,大家的水平差不多。誰都有做領軍人物的機會。”今年5月尤杯結束后,李永波說:“汪鑫非常優秀,她的年齡比其他隊友大一些,經歷比別人多一點,關鍵時刻能夠穩得主。”今年9月的大師賽上,李永波說:“汪鑫是教練心中目前最放心的人。”面對教練的信任,汪鑫只是低調地表示一定會珍惜這個機會。 與汪鑫相比,王適嫻有年齡的優勢,比賽中愛動腦子但不能吃苦。去年常州中國大師賽,當她在戰勝多名師姐首奪超級賽女單冠軍后,李永波稱其已躋身爭奪2012年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的行列。 兩名年輕選手均是首次參加亞運會這樣的大賽,而本屆亞運會也是2012年奧運會前最重要的一次洲際大賽。如今,中國女單一直缺少“一姐”。今年的亞運會是考察誰是領軍人物的好機會,明年將進入奧運積分賽,誰能夠在亞運會有出色表現,無疑將為自己在積分賽、甚至奧運會資格的爭取上占有先機。 于洋王曉理:雙打新組合著眼奧運會 在今年5月的尤杯決賽上,中國隊的優勢項目女雙一分未得,成為導致中國女隊最終無緣冠軍的重要原因。8月世錦賽后,中國隊調整女雙配對,奧運會冠軍組合杜婧/于洋拆對,馬晉專心于混雙也與王曉理“分手”,于洋與王曉理搭檔組成全新組合,在9月中國大師賽首次出戰就拿下冠軍。 盡管如此,并不能掩飾新組合在配合和默契方面的缺陷。李永波對雙打變陣如此評價:“雙打需要默契度,需要很長時間相互了解,為了將來更好發展,我們還會不斷進行調整和嘗試。隨著雙打奧運參賽名額從三對減少為兩對,我們的主導思想也不再是發揮集體優勢,而是強強聯合找出更好的組合。” 求變,并且在變化中讓變得更強,這就是中國隊一直保持世界頂尖水平的原因。亞運會只是“中考”,通過亞運會演練新組合,迎接2012年奧運會的“大考”才是最終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