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羽球超級賽綜述:國羽獨大,男女最佳均非國手 |
在中國香港羽毛球超級賽落幕的同時,貫穿全年的2010年世界羽聯系列超級賽也畫上了句號。全年12站比賽,中國隊一舉奪得27枚金牌,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亞歐選手牢牢掌握國際羽壇的主導權,另33枚金牌均落于亞歐好手囊中。 國羽隊一騎絕塵 12站超級賽共產生60個冠軍,中國選手一舉奪得其中的27個冠軍,是全年奪冠數達到兩位數的唯一一支球隊,繼續扮演國際羽壇的龍頭老大角色。 五個單項,國羽隊均嘗到了金牌滋味,這是其他任何一支代表隊無法匹敵的,男單、女單、男雙、女雙和混雙分別奪得3枚、8枚、2枚、8枚和6枚金牌。女單、女雙取得全年12站的2/3勝利,凸顯國羽在這兩個項目的整體實力優勢;祀p項目奪得6金,同樣體現出相當優勢。 由于忙于冬訓、參加全國羽毛球超級聯賽,以及備戰和參加廣州亞運會,今年國羽隊缺席了多站超級賽,全年只有全英、中國大師、日本、中國、中國香港五站派出全部主力,韓國、馬來西亞、瑞士三站等有部分主力參賽,新加坡、丹麥、法國等僅派少數國手參賽,缺席了印尼站。中國選手在缺席率如此高的情況下仍然收獲近半成的冠軍數,足以看出這支王牌的優勢之大。 27枚金牌中,有11枚金牌由2名新人和5對新組合所獲。男單小將諶龍在中國公開賽連挫樸成奐、陳金、鮑春來三位名將,奪得屬于自己的第一枚超級賽金牌,成為繼林丹、鮑春來、陳金之后的中國男單第四人。大器晚成的女單選手汪鑫先后問鼎馬來西亞、中國大師賽,由此加入到“超級賽冠軍俱樂部”。于洋/田卿、于洋/王曉理分別奪得1金、2金。于洋和王曉理9月開始合作,她倆參加了4站超級賽,奪得其中3站冠軍,這對“一拍即合”的強強組合顯示超強沖擊力。中國混雙獲得的6金中,有5金是新組合所獲。在全英公開賽一鳴驚人的張楠/趙蕓蕾后又奪得日本站金牌。陶嘉明和張亞雯、田卿分別奪得一金、二金。 李宗偉內瓦爾“乘虛而入” 本賽季系列超級賽,男女主角當推馬來西亞名將李宗偉和印度好手內瓦爾。 近幾年,李宗偉和林丹被公認為當今國際羽壇實力最強的兩位男單選手,但李宗偉總是被林丹壓著一籌。當林丹缺席超級賽多站時,李宗偉在其他選手面前的優勢便凸顯出來,全年他一口氣連奪韓國、馬來西亞、全英、印尼、日本和中國香港6站冠軍,系列超級賽冠軍數收獲數一下子增至15個(不包括前三個賽季的超級賽總決賽冠軍),奪金數不僅超越了林丹,而且成為超級賽的多金王。值得一提的是,李宗偉一個賽季6奪冠軍的戰績,這一成績平了鄭波/高凌在2007年賽季創造的超級賽紀錄。 印度女單名將內瓦爾以3枚金牌的成績,成為本賽季第一女主角。和李宗偉一樣,內瓦爾能成為女單多金王,得益于中國選手缺席了多站比賽,她收獲的新加坡、印尼和中國香港三站冠軍,新加坡站中國女單僅派了盧蘭和小將李雪芮,印尼站國手全體缺席。不過,內瓦爾能在新加坡隊連克李雪芮、盧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中國香港站的勝利證明了她具有一流高手的實力,先后擊敗了葉佩延、申克、王適嫻三位高手。 亞歐群雄顯風采 丹麥、馬來西亞和韓國分獲8枚、7枚和6枚金牌,展示了羽毛球傳統強國的風采。 丹麥所獲的8枚金牌分布于四個單項:男單(約根森)1枚、女單(拉斯姆森)1枚、男雙(鮑伊/摩根森2枚、帕斯克/拉斯姆森1枚)3枚、混雙(雷伯恩/萊特2枚、尼爾森/佩德森1枚)3枚,這支傳統勁旅的不俗表現為歐洲羽壇掙回了不少顏面。其中,約根森是首次奪得超級賽冠軍。 韓國的6枚金牌均來自于傳統強項雙打。男雙高手鄭在成/李龍大收獲了韓國、中國兩站冠軍,第二男雙柳延星/高成炫奪得瑞士、中國香港兩站冠軍。柳高組合這兩枚金牌含金量都不低,瑞士站擊敗了馬來西亞“鉆石組合”古健杰/陳文宏和歐洲一雙鮑耶/摩根森,中國香港站戰勝了北京奧運會冠軍基多/塞蒂亞萬等高手。證明這對新組合的實力與頂尖層面正逐漸接近。女雙的金旼貞/李孝貞和李龍大/李孝貞分別在女雙、混雙奪得一金。 除李宗偉奪得6枚金牌外,大馬還在男雙賽場由古健杰/陳文宏收獲一枚金牌。和丹麥、韓國兩隊相比,大馬的女子和混雙項目實力平平。 相比之下,印尼選手今年收成欠豐,僅靠陶菲克、索尼在男單各奪一金。陶菲克在法國超級賽奪冠,這是他首次嘗到超級賽冠軍滋味。當時正備戰亞運會的中國選手集體缺席,可見含金量并不足。索尼奪得新加坡站比賽,同樣得益于中國男單主力集體缺席。男雙和混雙是印尼的傳統強隊,如今基多/塞蒂亞萬男雙的優勢不再,維迪安托/納西爾的混雙因成績下跌賽季中途被拆。 。ㄐ吕梭w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