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羽毛球教練員董炯:只希望能夠幫助他們 |
提起董炯,相信很多羽毛球迷腦中首先浮現(xiàn)的都是上世紀90年代叱咤風云的那位羽壇名將。退役10年,除了體型已經(jīng)發(fā)福外,這位當年的天王也已經(jīng)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轉換,如今的他是中國殘疾人羽毛球隊的領隊兼主教練。董炯在隊中很受歡迎,場外指導的任務可謂接踵而至。不過對此董炯也是樂在其中:“只要場次不沖突,我都會盡量當他們的場外指導,我的提示可以給他們很大的幫助,更主要是從心態(tài)上給予指導。” 董炯與殘疾人體育結緣,實屬偶然。2001年退役后,董炯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重新進入社會,我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也不懂得怎樣讓別人接納自己。”經(jīng)過一兩年的徘徊,他成立了董炯羽毛球俱樂部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培訓業(yè)余選手、舉辦業(yè)余賽事等。2007年,一位來自廣州的母親帶著她的聾啞女兒找到董炯,希望到北京練球,當時看著她的眼神,就覺得要幫助她。” 雖然這位聾啞女孩學了兩個月就回去了,但這件事卻在董炯心里激起極大的波瀾,他開始關注殘疾人羽毛球愛好者這個團體,并設想,是否可以建立一支能把條件特殊的孩子聚在一起的隊伍。2009年初,中殘聯(lián)正式批準成立中國殘疾人羽毛球訓練基地,董炯則被中殘聯(lián)聘請為殘疾人羽毛球隊的教練員。同年,他帶隊參加了在臺灣舉行的世界聽力障礙運動會。 與當年打球時候不一樣,現(xiàn)在董炯努力做著這一切并不是為了自己揚名,而是為幫助這些殘疾人運動員。“我希望用自身的影響力來影響這個圈子的人、擴散到整個社會去支持他們,”董炯坦言,“我不需要別人議論我,也不希望過多地宣傳我當教練的事情,我只希望能夠幫助他們。” 因為有董炯的努力,中國殘疾人羽毛球隊的待遇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改善,此次參加廣州亞殘運羽毛球比賽的隊伍中,只有中國隊是有專業(yè)器材贊助的。董炯說,“其實同樣是為國爭光,這些殘疾人所要付出的遠比健全人要更多。如果衡量一個運動員能否成為明星,標尺不是相貌而是體育精神的話,殘疾人運動員當中應該有很多的明星。” 董炯認為,殘疾人運動員如今得到的關愛還遠遠不夠。“其實,殘疾人當中也是有羽毛球世界冠軍,他們來廣州參加比賽,很多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看一次林丹的訓練,就像很多殘疾人田徑運動員,最想的是親眼看到劉翔,不過,這些我們都做不到。”所以,董炯也呼吁外界更多地關注殘疾人體育事業(yè),更多的人能投身到幫助殘疾人的行列中來。“無論多么的累,我都會堅持,同他們共同奮戰(zhàn),我愿意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一切。” (搜狐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