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定兩年期限度過大坎兒,父親李永波永遠是好哥們 |
溫良恭謙的李根剛剛度過自己18歲的生日。在這段年輕鮮活的閱歷中,“李永波之子”的身份曾經給他帶來無限榮耀。然而,隨著12歲決意執拍走天下,“老誰家那小誰”的說法就不再如從前那般單純美好。 李根像是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起初,使出渾身解數,企圖擺脫重壓;久而久之,他終于明白,自己最該做的是平靜地直面一切困苦,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飛沖天。 打球,受了榮譽的感召 翻開相冊,微微泛黃的照片上,偌大球館將一位小男孩的身影襯托得愈加稚嫩——那時的李根僅僅一兩歲模樣!拔医邮苷幱柧毐容^晚,但是說到玩羽毛球,我要比其他孩子早太多了。”因為身體里流淌著李永波的血,李根命中注定會和羽毛球有個美麗的邂逅。而之所以選擇成為職業球手,李根說,他是受了榮譽的感召。 在他的童年記憶里,每當推開家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擺滿父親所獲獎杯獎牌的大玻璃柜。這些“戰利品”承載的榮譽如春風般撲面而至,深深植入小李根的心中。再長大些,滿眼滿耳都與“為國爭光”密不可分。運動員是離國家榮譽最近的職業,李根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領獎臺,“讓國旗因我而升起”。 10歲時,在父母的建議下,李根開始練習高爾夫球。一段時間后,他發覺自己始終對這個項目提不起興趣。置身于一望無邊的綠草地,李根甚至會產生莫名的孤獨感。這簡直和在羽毛球場忘情玩耍的自己判若兩人。 于是,12歲那一年,“從內心深處喜歡羽毛球”的李根做出人生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決定——放棄高爾夫,改打羽毛球。對于兒子的選擇,李永波并沒有反對,只是語重心長地告誡他:“你打羽毛球,肯定會有比別人大得多的壓力,你能受得了嗎?”現在回想起來,李根承認當時并沒有完全理解父親言語的深意,但為了能從事自己喜歡的項目,他還是用力點頭:“當然能!” 膨脹,擺脫父親的光環 在李根成長的道路上,除了父輩和師長的肯定,還始終伴有一些質疑聲。 他至今仍記得,早在自己奪得少年賽冠軍時,就有輿論表示:因為他是李永波的兒子,所以對手放水了。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李根實難接受這種說法:“他們就只看見我爸是李永波,那我的努力都去哪兒了?我明明做到了,為什么要說我是憑關系?”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識到:父親的光環或許將成為自己一輩子在劫難逃的話題;同時也意識到,只有做得比別人更加出色,才有可能不被人戳脊梁骨。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李根繼承了父母優秀的運動基因,用李永波的話說,“這小子天分還不錯”。盡管起步比同齡人晚了許多年,但他卻進步神速。在接連拿下國內青年賽、亞青賽和世青賽幾項重大賽事的冠軍后,李根開始有些“膨脹”。為了擺脫令人煩惱的輿論,他一度陷入了盲目自信的泥沼:只打了四五年,一樣能贏球。不用靠誰,也能得冠軍。特別是在全國調賽中獲得第四名,拿到進入國家二隊的通行證后,李根變得“高調”起來,一想到這些成績已具備了足夠的說服力,急于證明自己的他就有點“飄飄然”。 可惜,事與愿違!袄罡筷P系”的言論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李根又開始糾結,甚至有些泄氣。他不明白到底應該怎樣面對“惡評”!跋胂胱约耗菚䞍赫嫔!就那點成績能算啥?差著十萬八千里呢。”李根覺得當初的“掩耳盜鈴”既荒唐又可笑!跋胱C明自己,只有努力拿成年組的世界冠軍!” 扭曲,轉型遭遇大坎兒 國家二隊男雙主教練于洋眼中的李根天賦異稟,但起步晚、球感生、失誤多,“需要好好磨練”。自知二隊淘汰率高的李根也絲毫不敢懈怠。不過,在從青年賽轉戰成年賽的過程中,他還是遭遇了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個坎兒。 由于兩個年齡段的比賽有著天壤之別,成年賽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這讓剛剛轉型的李根倍感不適:“連預賽都過不去,跟非傳統強國的運動員打也輸球,不能理解為什么差距會這么大,感覺特別沮喪。”加之輸球后又會冒出各種難聽的言辭,李根感覺自己的“心態都扭曲了! 身為雙打運動員,李根格外崇拜蔡赟、傅海峰兩位老大哥。每逢身處困境,他總喜歡從偶像師兄那兒取取經!摆S哥鼓勵我,說他也曾經有過這樣一段過渡期,很艱難,熬過來就海闊天空了!崩罡靼,要是放在幾年前自己剛開始練球時,不僅可以進行言語交流,甚至還可以請“風云組合”陪自己打一打,“但現在進了國家二隊絕對不可以這么做。不能因為我父親在這個位置上,就搞特殊。”他要和隊友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靠自己的實力度過眼下這個大坎兒。 李根憋足了勁,他給自己定了個期限:兩年內,必須改觀。 組長,受罰挨罵是“好處” 去年年初,李根被隊友們推舉為二隊男雙組的組長。若問“當官”有啥好處?李根不無調侃地說:最大的好處是知道怎么約束自己了,除此之外,就是“隊友犯錯我跟著受罰;老爸對我發飆更兇悍”。 剛當上組長沒多久,李根便因為清晨鬧鐘沒響導致訓練遲到,被教練狠狠地“關照”了一次:“圍著田徑場跑30圈,一圈400米,一共一萬兩千米,跑完都快吐血了。”他大概這輩子也忘不了教練的話:隊長就得比別人多挨罰。不僅如此,平時隊友犯了錯,李根也常跟著“吃掛落”。對此,他總是一笑了之:“都是兄弟嘛,陪他們受罰不算啥!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老子訓兒子,天經地義。而李永波在球館里格外不給李根留面子!拔冶凰R哭過。越在球場罵得越兇。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啊,沒什么大驚小怪的!痹诶罡劾铮綍r親切隨和的父親,只要一踏進球館,氣場立馬發生化學變化!八私庥鹈蜻@個項目了,所以即便是發火,他說的那些話也很容易被接受。” 經過時間的捶打,如今的李根已能將父親李永波和總教練李永波區別對待。賽場上,他像絕大多數球員一樣,希望總教練可以關注自己的比賽!爸挥心愦虻煤,才可能引起教練組的重視,給你更多的機會!崩罡f,只要總教練李永波坐在自己身后,他就會異常興奮,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爭端,學會從無視到正視 2010年底,正在“轉型期”內痛苦摸索的李根,因為一篇微博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現場的觀眾有很多人開始為我加油了,這是原來沒有的,對我來說是鼓勵,還有很多哄我的觀眾,我也謝謝你們這么給中國人爭臉,起哄自己國家的隊員,無視你們!敝袊_賽輸給陳文宏/古健杰后,李根帶著一肚子委屈和怨氣,在微博上留下了這樣的文字。他和隊友們始終沒弄明白,到底為什么會遭遇“內訌”。“給外國運動員加油太正常了,但自己人哄自己人,實在接受不了! 博文一經傳播,有鼓勵,更有不屑。這讓李根措手不及。危機時刻,老大哥蔡赟的一句勸慰令他豁然開朗:“干嘛說無視他們,干脆變成正視他們。”是的!只有直面困境才能獲得更大的動力。于是,李根將“惹禍”的博文悄悄刪掉,又寫了另一條:“謝謝你們給我那么多的罵聲,無論說這些話的人是抱著怎么樣的心態,但是給予我的沒有任何不好,而都是更好的建議,我想我應該道歉。”此時此刻,他才徹底明白當初父親那句:“你打羽毛球肯定比別人壓力大”的真正涵義:你是李永波的兒子,不加倍付出就會被人看不起。從那之后,李根感覺自己訓練更有動力了:累得打不動時,想想還有人說你不好,一定要咬牙堅持,證明給他們看。 老爸,是永遠的好哥們兒 倘若說,別人需要爬過十座山才能通向成功,那么,李根則要多攀越一座——那就是父親李永波。但在這個18歲小伙子的心里,爸爸更多時候就像自己的好哥們兒。這也是父親眾多人生角色中,他最為喜愛的一個。“小時候,我們一家三口全年能聚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到兩個月?偱沃芎退啻粫䞍骸!睆挠變簣@就開始住校生活的李根十分珍惜與父親相處的時光。因此,他跟其他經歷叛逆期的男孩略有不同——即使是被父親罵得狼狽不堪,也只會因為害怕惹老爸生氣而感到不舒服。 在李根心里,從未有這樣的規定:父親打球,自己就不能再打球。從拿起球拍的那天起,他就深知一個道理:練羽毛球的人雖多,但冠軍只有一個。成為父親培養的百位世界冠軍中的一員是李根的夢想,他打算在26歲之前實現這個夢想。那會兒,父親李永波56歲。 期待有著濃烈國家榮譽情結的李根可以早日登上最高領獎臺。因為,虎父無犬子…… (新浪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