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單急需一姐壓陣,人才濟濟但無人能挑大梁 |
汪鑫仍需磨煉 四戰兩負暴露軟肋 人才濟濟但無人能挑大梁 在青島舉行的蘇迪曼杯,目前已進入了尾聲。但挺進四強的中國軍團卻暴露出開賽以來的最大問題,女子單打四戰兩負的表現出人預料。這表明,看似人才濟濟的女單,至今仍未能托出“一姐”式的人物。 培養三年無人接班 近來中國女單對“一姐”的稱謂甚為敏感,有媒體甚至稱“一姐”之爭沒有意義。其實不然,對一個團隊而言,核心人物是必不可缺的,而“一姐”不過是對這個核心人物的時尚稱謂而已。 從當年的韓愛萍、李玲蔚、唐九紅,到葉釗穎、龔智超和張寧,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中國女單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她們在團體賽中都起著穩定軍心的關鍵作用。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培養“一姐”式的人物是中國女單的首要任務,但時至今日,這個“一姐”卻仍不明朗。 年輕一代難挑大梁 造成女單“一姐”難產的首個原因是人才斷檔,中國隊在梯隊建設過程中缺失了自然接班的一批人才。 從2003年28歲的張寧崛起之后,中國女單在五年多的時間里除了謝杏芳,再沒能培養出一個全面取代張寧的人物,這期間張寧和謝杏芳幾乎壟斷了80%以上的世界大賽的冠亞軍。而由于張寧和謝杏芳強勢雙保險的存在,使得中國隊的年輕選手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心理依賴,梯隊建設也因此進展甚微。2008年底之后,當34歲的張寧和29歲的謝杏芳先后退役后,才猛然發現二十出頭的選手中,竟無人具備挑起中國女單大梁的能力。 “一姐”打造必須果斷 在培養和打造“一姐”的過程中,中國女單顯然也缺乏一些魄力。從2008年底開始,中國女單不斷涌現新人,這一方面凸顯我們人才儲備的優勢,同時也讓教練組決心難下。而這批年輕選手忽好忽壞的表現,更讓教練組看花了眼。去年,李永波曾直言:“等到明年(2011)你們就能看出來誰是了。”他所指的無非就是今年的蘇迪曼杯。可惜,今年蘇迪曼杯剛一開打,王適嫻便掉了鏈子,隨后推出的汪鑫同樣遭遇敗績。而在出現兩敗之后,李永波也直言:“超出了我的想象。”不過他表示,還會從王適嫻和汪鑫兩人中選擇。這樣看來這二人仍是女單培養的重點。而在提到將派誰出戰剩下的比賽時,李永波也表示,誰最有信心就用誰。 不管汪鑫、王適嫻還是王儀涵、王琳,誰會成為“一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女單必須下定決心了,眼下倫敦奧運會積分賽已經開打,容不得再浪費時間了。 半決賽前 中韓對決各占五成 今天下午,中國羽毛球隊將與韓國隊展開半決賽的爭奪。由于兩隊整體實力超出其他參賽隊,因此他們的對決也被視為提前上演的決賽。而中韓之戰的勝負焦點,依然首推女單。 中韓兩隊整體實力相近,韓國在男雙和混雙上占有優勢,兩隊的男雙對決,中國的風云組合近來輸多勝少,混雙比賽中國隊的馬晉/徐晨剛剛搭檔,相比之下配合尚缺默契,經驗也較韓國組合不足。因此這兩分韓國隊拿下的可能性大。 中國隊在男單和女雙上優勢明顯,盡管近來林丹狀態不佳,但相信只要林丹精力集中,拿下樸成奐應不在話下,女雙比賽中國的于洋/王曉理雖然配合不長,但卻火力十足、戰績頗佳。 而以往優勢相對明顯的中國女單,此次卻因連遭挫折已成了中國軍團中最不穩定的因素。昨晚中國隊決定派王適嫻上場,她將擔負更大的壓力。而韓國選手裴延姝開賽以來表現正常,在以往戰例中,她也有戰勝中國一線選手的經歷。一旦王適嫻壓力過大發揮失常而丟分,那么極有可能成為中韓之戰的勝負點。 不過從以往的經歷來看,中國隊向來在團體比賽中有出色的發揮。因此中韓之戰既是實力的對決,也是心態的較量。中國隊只要調整好心態,那么在這場提前上演的決賽中依然占有五成以上的勝率。 (搜狐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