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中國羽毛球女單怪現(xiàn)象,都是“一姐”惹的禍 |
汪鑫、王適嫻,這兩位中國羽毛球女單最當紅的球員,繼上個月底的蘇迪曼杯相繼輸球后,在接下來的兩站超級賽上又是起起落落,中國女單到底怎么了? 其實,中國女單“起伏不定”的怪現(xiàn)象,自2008年奧運會后即已有之,到2010年尤伯杯敗陣達到高潮,如今只是延續(xù)而已。而這種怪現(xiàn)象的病根兒就在“一姐”上,若想破除,恐怕要等到倫敦奧運會后真正的“一姐”駕臨才行。 起伏不定 從2008年奧運會后一直到現(xiàn)在,中國羽毛球女單都存在一個怪現(xiàn)象:起伏不定。從盧蘭到王琳再到王儀涵,一個接一個女單選手在取得標志性的勝利之后,狀態(tài)就開始起伏不定。今年的蘇迪曼杯上,中國女單當下最為仰仗的兩位選手王適嫻和汪鑫,先后在比賽中遭遇敗仗。雖然王適嫻隨后以一場勝仗結(jié)束了蘇杯之旅,但轉(zhuǎn)過頭來的新加坡超級賽,王適嫻即遭丹麥名將鮑恩“蹂躪”,緊接著在印尼站的第二輪就告出局。而汪鑫雖然奪得了新加坡超級賽的女單冠軍,但印尼站首輪出局更讓人震驚。如此說來,中國羽毛球女單還有哪個讓人放心? 亂授一姐 張寧、謝杏芳相繼退役,中國女單實際上自2009年之后,就已經(jīng)沒有了“一姐”。今年蘇杯期間,國家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曾就“一姐”話題發(fā)表看法:“中國女單目前沒有一姐,誰能奪得倫敦奧運會冠軍,誰就是一姐。” 盡管總教練心中沒有“一姐”但媒體卻似乎很樂意授予“一姐”稱號,從盧蘭到王琳到王儀涵再到王適嫻和汪鑫,都先后被媒體視作中國女單“一姐”。然而,在造成中國女單怪現(xiàn)象的諸多原因之中,“一姐”的捧殺作用難辭其咎。今年蘇迪曼杯之前,王適嫻充當女單先鋒,一些媒體開始宣揚“王適嫻已經(jīng)逼近中國女單一姐”。然而,王適嫻兵敗,汪鑫接替上陣之后,“逼近一姐”的馬上又變成了汪鑫。而當汪鑫輸給印度天才少女內(nèi)瓦爾,王適嫻重新?lián)敯霙Q賽主力后,“逼近一姐”的竟又重回王適嫻 “逼近一姐”的帽子在女單選手頭上飛來飛去,輿論如此朝秦暮楚,也難怪女單隊員心浮氣躁、思緒萬千。 規(guī)律難違 對中國羽毛球女單而言,塑造新一代的領軍人物,除了技戰(zhàn)術(shù)因素外,心理和經(jīng)驗的培養(yǎng)恐怕不是一個奧運周期能夠完成的事。現(xiàn)任女單組主教練張寧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位兩屆奧運會女單冠軍,年輕時也沒少在大賽中遭遇挫折,直至年近三十才突飛猛進。 就目前中國女單這批隊員而言,有過奧運經(jīng)歷的僅盧蘭一人,其余選手皆是北京奧運周期后頂上來的,她們的成長之路,注定要經(jīng)歷挫折和失敗的磨礪,這一點,無論是中國羽毛球隊,還是球迷都應該有共識。更重要的是,媒體也要尊重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急于授予“一姐”,反而是拔苗助長。 (搜狐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