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等于3,復合型團隊為中國羽毛球隊保駕護航 |
剛剛結束的2012年羽毛球亞錦賽上,許多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賽場周圍。70歲的湯仙虎、59歲的戴金彪、前國家隊名將劉永、謝中博……他們聚集在一起,組成了復合型團隊,為中國羽毛球隊備戰倫敦奧運會保駕護航。 復合型團隊是中國運動隊中近年來提出的新名詞,中國羽毛球隊也積極運用這一先進的模式,培養運動員。它包括體能、科研、康復等各方面的教練員和工作人員,彼此之間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主任劉鳳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復合型團隊的構建,能夠形成優勢互補,使訓練更加科學合理,避免了更多傷病,提高了運動員的成才率。2011年中國羽毛球隊包攬了世錦賽5枚金牌,復合型團隊的建設效果日益凸顯。” 為了更好地備戰奧運會,中國羽毛球隊再次邀請各方面的專家進駐球隊,為運動員進行指導。它包括體能、技戰術分析、力量、營養、康復和科研等多方面的專家。相比于4年前,復合型團隊的人數更多,達到了35人。而中國隊湯尤杯主力陣容只有20人,獲得奧運資格的最多也只有17人,這樣的配置實現了“一對一”、“人盯人”的計劃。 羽毛球傳奇教練湯仙虎回歸,專門指導林丹。對于恩師的到來,林丹很高興,“從2007年底到2009年,和湯指導合作,我們拿了非常多的冠軍。湯指導要重新看我的比賽錄像,制定下一階段的備戰計劃,進行更細的訓練。”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戴金彪是國家隊技戰術分析組的成員,主要負責單打運動員的技戰術分析。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他就參與其中。戴金彪表示:“國家隊對復合型團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協作,貢獻每個人的力量,可以達到1+1等于3或4的效果。” 美國人邁克和北京體育大學體能教研室主任李春雷共同承擔起羽毛球隊的體能訓練工作。邁克從美國帶來了一系列新鮮的訓練科目。對此,混雙選手徐晨坦言,接觸到一些新的項目,比較有意思,激發出訓練興趣。而李春雷帶來的抖大繩訓練,要求變化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姿勢進行,女雙選手于洋、王曉理訓練起來,累并快樂著。 復合型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在為隊伍備戰奧運會獻計獻策。乒羽中心副主任、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表示,復合型團隊集中了各類型人才,希望他們能夠為中國羽毛球隊進軍倫敦把脈,提出寶貴建議。 (搜狐體育) |